基于四螺旋视角下的高等职业人才教育质量提升研究
本文选题:高等职业人才 + 教育质量 ; 参考:《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18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地扩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开始显现,现有模式下所培养的高职人才很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文章探讨了高等职业人才教育质量提升的必要性以及制约人才教育质量提升的因素,在三螺旋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四螺旋培养模式来提升高等职业人才教育质量。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scal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expanding constantly. The problem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s train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egins to appear. It is very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necessity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 education and the factors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alent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riple helix theory, it tries to construct a four-helix training model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talent education.
【作者单位】: 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大学;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段志坚;试论以就业为价值取向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职教论坛;2004年25期
2 王贤;;宽严并存:扩招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模式选择与反思[J];职教论坛;2011年13期
3 周春彦;;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模式——亨利·埃茨科维兹《三螺旋》评介[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4期
4 欧汉生;;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困境与对策——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3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峰;;教育与经济互动发展关系研究文献综述[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2 王立岩;宋欣欣;;高校筹资三螺旋体系构建探讨——以河北省为例[J];财会通讯;2010年14期
3 李维涛;白蕾;杨登攀;;面向就业,模块化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年32期
4 陈霞玲;马陆亭;;MIT与沃里克大学:创业型大学运行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年02期
5 阳妮;;试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J];改革与战略;2006年08期
6 简兆权;郑雪云;;弥补创新的中间断层——以华南理工大学工研院为例[J];管理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王瑞龙;高职高专院校课程改革探索[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王晓燕;高兴;;双螺旋产业技术跨越模式政策性实施策略[J];科技和产业;2013年05期
9 刘金海;李顺秋;;谈高职教育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多元合作、项目承载、学练交融、职境升华”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科技投资;2013年17期
10 安芝丹;;基于三螺旋创新理论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宁;黑龙江省科技园区发展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健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晓保;高等技术院校学科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荣;国家高新区创新主体间功能转换及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5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6 陈蕾;基于创新系统的中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7 朱浩;非线性视野中我国大学和谐管理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汪寅;科技原始创新问题初探[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汤易兵;区域创新视角的我国政府—产业—大学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10 何晓芳;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市场化进程中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珏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试论高素质劳动力培养与经济增长之关系[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2 范先佐;我国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3 曾凤玲;;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J];高教探索;2007年01期
4 张根东,,李振佑;试论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点和途径[J];甘肃理论学刊;1996年03期
5 张庭祥,张颖帅;高职教育的发展:重在创新 贵在特色[J];中国冶金教育;2003年03期
6 王前;高职教育的发展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韦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及其社会化[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李红松;人力资本的价值确认与计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09期
9 谢千里,罗斯基,郑玉歆;改革以来中国工业生产率变动趋势的估计及其可靠性分析[J];经济研究;1995年12期
10 卢红学;;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质分析与探讨[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景文;适应农村经济发展 培养合格的农业高等职业人才[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12期
2 胡非;;医药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原则[J];上海商业;2012年04期
3 杨德云;;旅游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三重螺旋模式的构建研究[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4 禹禄君;论以职业素质为中心的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5 黄旭;校企合作 培养高等职业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年17期
6 陈永正;全面贯彻素质教育思想 提高高等职业人才培养质量[J];学会;2001年10期
7 于冰;;对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中教材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才;2012年08期
8 徐杰;;法律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试用“麦—肯模式”[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9 彭健;;素质教育与高等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10 侯丽清;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深化高职院校“两课”教学改革[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5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刘廷艳;围绕市场培养高等职业人才[N];协商新报;2012年
2 张兴华;校企股份制合作办学获双赢[N];中国教育报;2008年
本文编号:19004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19004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