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高职教育 + 学生 ; 参考:《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高职学生是我国产业大军的中坚力量,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在当前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下,不断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的综合竞争力,是提升高职教育吸引力,促进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合理优化的重点。目前,由于高职学生缺乏对自我职业生涯的合理定位以及对职业的准确认知,使多数高职学生在选择专业及职业时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导致就业满意度低、离职率高等现象的出现。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高职学生寻求自身发展的最佳途径,尽早地认识自我,了解专业与职业,确立职业目标和职业理想。同时,,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有效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稳定。 本文从基础理论、现状分析和对策建议三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分为四部分:一是对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现状及方法、研究思路和框架等进行了阐释,并对本研究所采用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相关理论、职业生涯规划模式等进行说明,提出了高职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二是在对秦皇岛市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SPSS统计软件对相关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从生涯认知、生涯决策、生涯行动和反馈调整四个维度对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进行了客观评价,清晰了性别、年级、专业、是否为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情况等方面的差异。三是根据调查和访谈结果,确定了目前秦皇岛市高职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职业生涯规划的导向、职业生涯规划的支持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环境等四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四是基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视角,提出了进一步引导和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对策和建议。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the backbone of China's industrial army and the important human resources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severe situation of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it is the key point to enhance the attra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talent resources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due to the lack of reasonable orientation of self-career and the accurate cognition of occupation, most vocational students have great subjectivity and blindness in choosing their major and profession, which leads to low employment satisfaction. The appearance of high turnover rate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can help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find the best way to develop themselves, to know themselve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understand the specialty and occupat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professional goal and ideal. At the same time, the implement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from the basic theory,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he countermeasure suggestion three aspects 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question, ha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first, to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the significance, the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method, The research ideas and framework are explained, and the related theories and models of career planning are explained, and the importance and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career plan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re pointed out. Secondly, on the basi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areer planning of the students in fou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Qinhuangdao City, the author applies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o analyze the relevant survey data, and analyzes the career cognition and career decis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areer cognition and career decisi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career action and feedback adjustment objectively evaluated the status quo of career planning and clarified the differences in gender, grade, specialty, whether student cadres, family residenc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family income and so on. Third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areer planning of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in Qinhuangdao City are determined, and the cognition of the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orientation of the career planning are also discussed. The support of career planning and the environment of career planning are deeply analyzed. Fourth,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school, family and student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guide and perfect the career plan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1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团体辅导对高职学生生涯决策水平影响的实证分析[J];职教通讯;2010年09期
2 刘江华;;“悦纳自我”对促进高职校生涯规划实效性的研究[J];内江科技;2011年10期
3 张铃;加强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当务之急[J];思想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4 薛建国,刘艳山,曾琼芳;当前高职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工作思路[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5 胡林祥;强化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之我见[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12期
6 高亚华;略谈高职学生管理中的情感投入问题[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程凤琴;必须提高高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J];辽宁教育研究;2002年11期
9 黄惠民;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04期
10 陈伟平;人生观辅导——关于高职学生心理辅导取向的探讨[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再泉;赵癸萍;;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李传鸿;;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教学因素分析及对策初探——从抑制学生厌学角度谈高职教育特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黎广彬;;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艾寿贵;龙蛰渊;;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武瑞;张洪友;;关于高职学生《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6 卢勇威;;高职学生工学结合 实行“双考核”的实践[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艳;;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原因初探[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慧;;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分析与对策[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一澜;;例析高职学生的需要结构特点与发展趋势[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10 甘东;赵必华;;高职院校学生自杀态度调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人才需求发生变化大专高职学生需求升温[N];中国旅游报;2002年
2 李益众;四川职教民教“两翼齐飞”[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刘克雄;高技能人才是这样炼成的[N];黄石日报;2007年
4 记者 胡宇芬 通讯员 易亚林;高职学生呼唤素质教育[N];湖南日报;2006年
5 严佩鑫;辽阳7677名中高职学生获政府资助[N];辽宁日报;2008年
6 诸葛霄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高职学生参与英语第二课堂的动因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09年
7 记者 王玮;校企合作高职学生有望出国门[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赵秀红;“挑战杯”试点高职学生专门比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杨庆丰;昆明理工大学楚雄应用技术学院创新德育教育[N];楚雄日报(汉);2009年
10 肖秀阳;发挥高职学院图书馆的教育职能[N];中国教师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小云;大学生生涯适应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焕章;中小学引入职业活动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马士斌;职业维度的生涯历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彭小虎;社会变迁中的小学教师生涯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徐改;成功职业女性的生涯发展与性别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艳红;东乡族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宋磊;专家技能的养成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曾维希;大学生的生涯不确定感类型与症结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殊性及对应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周丽;高职学生人文素养现状调查及语文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金海群;新形势下提高高职院校德育实效性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宫春换;关于高职院校“中国语文水平测试”的若干思考[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5 侯秋丽;“马哲”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几个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晓辉;关于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行为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刘敬贤;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杨同华;信息技术环境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9 庄帆;高职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兆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9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0399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