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industry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and its annual economic benefit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starting points for the training of tourism talents.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tourism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on of the training of Applied tourism talents. The way is to reform the teaching methods, introduce experience teaching, case teaching, situational teaching, set up practical links, set up practical links in the course system, improve the practice level of teachers, and increase the training mode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作者单位】: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
【分类号】:G712;F59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灿;;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2 吴耀宇;;浅论旅游规划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设计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1年33期
3 韩宾娜;吕品晶;;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人文地理;2010年06期
4 刘雨涛;;中国旅游业从“量变”向“质变”飞跃的机理研究——从旅游新业态视角谈旅游人才培养[J];特区经济;2012年01期
5 张继明;朱磊;;就业力视角下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1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邝金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研究综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2 丁正山;王毅;;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旅游意识的思考[J];地理教学;2012年24期
3 孟莉娟;;实现旅游人才多维教学目标的创新性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4 李景初;;关于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思考[J];管理工程师;2013年06期
5 黄彬;;应用技术转型:新建本科院校的困境与选择[J];高教探索;2015年04期
6 崔妙捷;;探讨普通高等院校旅游教育实践教学之中外比较[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07期
7 李日欣;张培茵;郑昌江;;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商业经济;2012年24期
8 崔诣晨;;论我国高校研究生就业力的培养[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3期
9 邓飞虎;田巧莉;;应用型旅游规划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探索[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10 邹文;;投资与理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曲玉镜;;立足旅游宏观背景,培养“三合一”复合型人才[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丽娜;中国旅游高等教育的反思与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慧;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3 何燕燕;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4 佟薇;西藏地区旅游高等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程新杰;旅游管理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6 阎雪晶;基于SERVQUAL模型的旅游高等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7 李兴明;以就业力为核心的独立学院教学模式探索[D];西南大学;2014年
8 刘娟;我国旅游教育空间分异及其与旅游业的协调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9 冷鑫鑫;项目管理在中职教学实践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再进;;旅游业态发展趋势探讨[J];商业研究;2007年12期
2 汪燕;李东和;;旅游新业态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3 李洁;;国外企业培养和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探究——从可雇佣性及可雇佣技能视角[J];管理现代化;2006年02期
4 雷培梁;连莲;;英国高校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经验探讨[J];复旦教育论坛;2009年06期
5 张进明,郭广生,齐再前,费红艳,李志刚;以学生个性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1期
6 马海燕;;论内涵型发展期的职业教育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6年17期
7 赵媛;;“旅游规划”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8年32期
8 罗清德;旅游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旅游学刊;2003年S1期
9 侯国林;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反思与创新[J];旅游学刊;2004年S1期
10 贾利军;徐韵;;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心理学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邢慧斌邋王玉成;[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李永生;[N];江西日报;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太善,孟建新,刘洪波;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S1期
2 佟景才;大学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3 冯惠敏,李清泉;大学普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5期
4 马殿平,施宙,郭如书;创新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0年07期
5 周营军;高校应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侯华玲;高校创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湖北社会科学;2000年09期
7 马万民;对高校保障人才培养质量问题的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01期
8 肖继新,李茹,吴柏玲;高校人才培养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J];经济论坛;2003年19期
9 李湘健,徐少亚,顾德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思考[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03期
10 张晓洪,邓成超;论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远国;;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邓开陆;;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8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4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5 饶凌平;丁坚勇;胡钋;华小梅;;校企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6 ;第一节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7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裘松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A];改革·创新·发展——电子教育研究论文集[C];2004年
9 ;抓好人才培养 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A];全国纺织教育学会纺织教育交流会议文集[C];2004年
10 ;宁波大学颇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A];招生考试科研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闽江学院院长 杨斌;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N];福建日报;2008年
2 厦门大学校长 朱崇实;自觉担当起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使命[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记者 沈朝晖;“百校千企”签订31项人才培养协议[N];宁波日报;2011年
4 记者 汪俞佳;文化产业要发展人才战略须先行[N];人民政协报;2011年
5 郝静;天津河北:“十佳”模范引领人才培养[N];检察日报;2012年
6 通讯员 洪玉管;人才培养也有质量认证[N];中国教育报;2012年
7 通化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刘惠洲;三个确立三个发挥 构建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 胡和平;充分发挥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西南科技大学 董发勤;跨文化联合校园的人才培养[N];光明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崔楠;西北地区涉农高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N];内蒙古日报(汉);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成中梅;学习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李晓军;本科技术教育人才培养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肖鹏燕;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非均衡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黄水林;和谐社会视阈下的高校人才培养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9 董垌希;中外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比较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10 张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可持续发展[D];厦门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史玉环;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与路径选择[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俊强;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3 郑燕;高职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韩文英;独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5 范秀娟;我国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和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婧;高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控制模式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7 李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庞颖;大学文化与创新人才培养[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李艳;新型工业化背景下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方向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611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161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