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世俗消融与价值重构:绅士文化传统下的英国BTEC职业教育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8-08-09 11:08
【摘要】:英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但它同时又保留着较多的文化传统。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绅士文化成为英国的主流文化。接受精英教育,培养具有"绅士风度"的通才是英国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并对英国的职业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近代以来,随着它在国际上经济强国地位的丧失,英国摆脱了传统绅士文化对经济发展的羁绊,努力寻求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BTEC即是英国实践探索出的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BTEC具有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念先进、质量监控完备、考评方式独特等特征,因而能在英国和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运行。
[Abstract]:Britain has a long history, it is the earliest industrialized country in the world, but it retains more cultural traditions at the same time. After a long history, gentleman culture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culture in Britain. To receive elite education and to cultivate generalists with "gentlemanly demeanor" is a universal value orientation in British society and has a certain influence on British vocational education. But in modern times, with the loss of its status as an economic power in the world, Britain got rid of the fetters of traditional gentleman culture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BTEC, which is a successfu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ear training goal, advanced teaching idea, complete quality control and unique evaluation mode. As a result, it can operate successfully in Britain and in many countries and regions of the world.
【作者单位】: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
【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比较与借鉴:国外现代四大职教模式研究”(编号:D/2013/03/113) 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美CBE职教模式研究”(编号:2013SJD880068) 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策略的实证研究”(编号:ZYB196)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自筹课题“经济转型视角下高职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动态匹配与互动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编号:B-b/2013/03/056)
【分类号】:G719.5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施P;;80年代的英国经济[J];西欧研究;1989年01期

2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BTEC项目课题组;;中国消化BTEC——关于BTEC项目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3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月如;;从祖荫之下到宗教超市——冀中农村宗教变迁考察[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2 曹月如;;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研究路径探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贾欣;;试论农业生产方式下的中国传统生育文化——基于文化符号学的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5 李炜;;海盗与1588年英西海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6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7 李义中;;英国1829年“天主教解放法”论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8 李遥;;桐城六尺巷传说的人类文化学解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王志清;;“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的深描与阐释——论江帆持续性追踪研究故事讲述者的启示意义[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徐颖;;认同理念及其当代价值[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张铮;;简论人类文明的艺术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何林;;多样的“天堂”之路——茶腊村三个不同宗教信徒的葬礼[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韩瑞霞;;互联网对拉斯维尔5W模式的冲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5 常宏;;作为认知模式的草原文化理论及其在文化产业中的整合作用[A];论草原文化(第七辑)[C];2010年

6 陈向兵;;“精度抽象”:未来艺术的一种可能——以钟曦作品为例[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马燕;;清真饮食文化中的美学意蕴[A];中国回商文化(第二辑)[C];2009年

8 王鉴;;教育人种志研究的理论与方法[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李丽;;文化公共性与公共性文化建设[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谢爱华;;神圣与世俗——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宗教学研究[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李长娟;社会性别视角下乡村女教师生涯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邓群刚;集体化时代的山区建设与环境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书藏;英国公共广播电视体制的生成探源[D];武汉大学;2010年

9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10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雪;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优玄;广西民族文化资本化中的政府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者丽琼;英国反家庭暴力法律的历史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姚洪阳;试论人机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文化考量[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郑衡;高校和谐校园建设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响;高师民族声乐生态课堂构建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训剑;侨乡的巡海大王崇拜[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臧晓曦;民族文化的再生与认同—作为文化符号的铜鼓[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卜玉华;;优质均衡格局下我国学校的价值重构及其发展路径[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2 林列荣;;“学习错误”的价值重构[J];新课程(综合版);2010年01期

3 屈杰,白晋湘;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的社会转型透视与依据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奚凤兰;;乡村节庆体育的价值重构及路径选择[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周光庆;首先要呼唤多元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6 潘福晶;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与价值重构[J];学习与探索;1999年05期

7 朱晓江;价值重构:在利益原则的制约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韩啸;;论网络文学的审美嬗变与价值重构[J];中州学刊;2010年06期

9 李显杰;冲突与交汇──“世纪之交的价值重构和文化选择”研讨会综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10 李培雄;;从人文奥运视角看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价值重构[J];体育文化导刊;2006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韩乐;玻璃 价值重构仍需时间消化[N];期货日报;2014年

2 银川 牛撇捺;在价值重构中发挥应有的作用[N];银川晚报;2011年

3 《21世纪药店》报常务副总经理兼执行总编 刘先彬;传统专业媒体的价值重构[N];21世纪药店;2012年

4 中国国际期货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王红英;商品“二次价值重构”时代的来临[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5 李如意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家风:价值重构和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N];西安日报;2014年

6 刘鹏艳;历史与人性的价值重构[N];文艺报;2012年

7 李强;消费时代,如何过个好年[N];人民日报;2013年

8 针未尖;网络文学不可唯读者“马首是瞻”[N];中国艺术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范昕;泡泡戳破,还剩下什么?[N];文汇报;2010年

10 王旭东;民意“被满意”,民众“不满意”[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喜喜;孝道教育的时代境遇与价值重构[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郭彩虹;新旧反转中的价值重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辛鑫;重阳文化历史变迁与价值重建[D];广西民族大学;2009年

4 李凯明;自由主义及其对中国政治价值重构的启示[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5 李菩菩;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德育价值重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1738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1738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f2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