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衔接“立交桥”架构的现代学徒制模式实证探究
[Abstract]: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nection between middle and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i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high quality student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the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mode of specialty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the light of the measures of setting up a perfect "overpass" in the pilot work of "3 / 2 Segment" in Guangdong Province, and connecting the middle and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overpass". To verify the practical eff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contents, and environment needed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pprentice" talents, and to put the master "pass and help" in the teaching work, thus cultivating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in modern society.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基金】:2013年度广东省学科建设专项资金项目“终身教育视角下中高职有机衔接的‘立交桥’实证探究”(项目编号:2013WYXM0146) 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4年科研课题“高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型城镇化契合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编号:GDGZ14Y13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长灵;林七七;;“中高职三二分段”对口自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优化[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2 唐金花;;校企利益共同体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5期
3 聂晓;;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J];科技信息;2012年07期
4 金泽龙;;中高职衔接视阈下的企校融合实习模式探索[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年02期
5 何慧兰;巫昊峰;;对广东省三二分段中高职衔接模式的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14期
6 金泽龙;;中高职衔接理念下中职生群体社会适应性探究[J];职教通讯;2013年1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杰;卢晓春;;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策略[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司家斌;魏应彬;符策红;严丽丽;;电子商务专业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问题探讨[J];电子商务;2014年01期
3 侯聪玲;;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才智;2013年12期
4 朱彩莲;杨润丰;;广东省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及问题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4年08期
5 金英姿;孙来华;豆一玲;程伟;赵广林;樊丽华;;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探讨[J];农产品加工(学刊);2014年18期
6 胡艳;;中高职衔接视角下的高职差异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王晖;刘军辉;梁丰;;“三二分段”下高职模具专业“现代学徒制”模式探索[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8 李海东;;适应珠三角产业需求 强力推进中高职衔接[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3年02期
9 苗向阳;顾准;;教学产业园中校企伦理共同体的构建探讨[J];职业时空;2013年11期
10 徐琼燕;;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时空;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黎明柳;中职“集合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2 张书芳;德国“双元制”模式与中国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冉隆平;;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J];重庆医学;2011年21期
2 朱雪梅;;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特征与分析框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3 陈炳炎;宋劲军;黄永飞;;“321”模式下学生赴企业实习管理探索[J];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丁雨晴;;论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及其教育[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年06期
5 刘延庆;张陟遥;;社会适应性与个体适应性同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年07期
6 顾连忠;蒋丽辉;赵冬英;张淑敏;张丽萍;;顶岗实习——调适高师学生就业认知心理的有效途径[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6期
7 唐金花;张雁平;;高职院校基层教学组织重构的策略与路径探研——以外贸类专业群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胡晓岳;;模具专业中职与高职衔接的新模式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1期
9 唐智彬;石伟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校企联合支持模式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年02期
10 徐静撔;乔刚;;中职与高职教学衔接问题的调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钰峰;;澳大利亚新学徒制计划篷勃发展——2001年有关统计数据及说明[J];世界教育信息;2002年11期
2 陈海忠,陈贵青;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改革[J];职教论坛;2004年01期
3 展瑞祥;现代学徒制在西欧职教中的作用[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02期
4 徐国庆;;中国的民间学徒制[J];职教论坛;2006年02期
5 李斌;张琦;;论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J];江西教育科研;2006年12期
6 ;国际[J];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24期
7 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年04期
8 关晶;;西方学徒制的历史演变及思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1期
9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二十年研究综述[J];远程教育杂志;2010年05期
10 陈鹏;;美国注册学徒制:演进过程与内部机理[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玉杰;;引入现代学徒制 全力推进短期培训[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堪培拉记者 陈小方;澳大利亚 学徒制:就业“前哨”[N];光明日报;2011年
2 ;现代学徒制的“珍贵样本”[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张宁锐;英国“现代学徒制”启迪中国职教[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武夷山;学徒制不该死亡[N];上海科技报;2013年
5 天津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延;应用现代学徒制培养高端制造业急需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4年
6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实岗培养企业需求的学徒[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张婷;现代学徒制如何“洋为中用”?[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关晶;企业充分参与,,现代学徒制成功的前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张晓明;英国:工读交替的现代学徒制[N];中国社会报;2007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 关晶;现代学徒制,向质量要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家刚;认知学徒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朱闻;试析13-16世纪英格兰律师阶层与法律学徒的身份转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周姝琼;21世纪以来奥地利学徒制改革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王丽琴;认知学徒制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张开发;评析英国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D];苏州大学;2014年
5 洪雪飞;信息技术环境下学徒共同体的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和美君;认知学徒制对知识本质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田英玲;瑞士现代学徒制“三方协作”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
8 李永生;认知学徒制与中国大学英语者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79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279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