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动因、障碍及促进政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03 21:37
【摘要】:职业教育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目前我国的校企合作存在明显的学校"一头热"现象,企业缺乏积极参与的内驱力,热情不高。为了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我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由于企业对参与校企合作的认识不到位、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证、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支持体系不够完善等原因导致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效果不尽如人意。文章在分析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因与障碍的基础上,从为校企合作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政策上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进行积极引导、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法律、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几方面提出了建议。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an 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deep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At present, there is an obvious phenomenon of "hot school" in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nd enterprise in our country, the enterprise lacks the drive of active participation, and the enthusiasm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ope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ur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policies and measures for reference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However, due to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nterprise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e interests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cannot be guaranteed. The policy support system to promote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s not perfect, which leads to the unsatisfactory effect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reasons and obstacles for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his paper creates a good atmosphere of public opinion for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ctively guides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policy, and consummates the relevant law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bridge and tie function of the trade association.
【作者单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基金】: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公共政策视角下校企合作有效性研究”(编号:13ZD2L015),主持人:赵海婷
【分类号】:G71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云鹏;周俊新;;走“产学研”结合道路培养高技能人才——林业高职“产学研”合作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07年06期

2 刘晓欢;向丽;;高职“政产学”合作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年01期

3 揭育通;;浅谈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宏观政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9期

4 孙清立;吴翠玲;;论合作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启示[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王杰敏;;深化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对策分析[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黄汝群;林振东;潘伟彬;;论地方政府在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的作用[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孙清立;吴翠玲;;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体系建设浅析[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0年09期

8 彭解华;周平;刘一兵;;关于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四元联动机制的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2期

9 柳佳刚;李泽军;;以合作教育提升计算机本科学生就业能力的思考[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年07期

10 陈小明;赵江平;;职业院校与产业合作育人状况和思考[J];南方论刊;2011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孟利前;肖海峻;;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初探[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2 凌国;;校企合作的实践与探索[A];2006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刘全胜;陈玉平;王怀宝;;构建政产学研合作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齐现伟;辛全仓;杨辉;郝璇;董林;;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讨[A];Proceedings of 2010 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ference (2010 NVCIC)[C];2010年

5 秦立春;胡红卫;;发达国家政府重视校企合作发展高职教育的启示[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4年年会暨“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解艳华;校企合作立法的宁波探索[N];人民政协报;2012年

2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赵善庆;健全校企合作质量的保障措施[N];光明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易鑫 通讯员 樊曜;校企合作如何构建利益共同体[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校企合作,怎一个“情”字了得?[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刑晖;校企合作: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杜世禄;地方政府在校企紧密合作中的价值分析[N];金华日报;2006年

7 青岛市第三技术学校 尹心胜;深化校企合作 打造金牌蓝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8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施云平;立体化办学推动校企共同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袁新文 倪光辉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马树超 董洪亮;校企合作如何真正“水乳交融”[N];人民日报;2010年

10 严必实;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追溯高职教育本源[N];中国教育报;2014年



本文编号:2309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309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8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