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论新时期职业院校教师的育人理念

发布时间:2019-03-25 06:45
【摘要】:作为职业院校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特点,懂得学生的需求,掌握其发展规律,这对学生的成长作用会很大。职业院校教师应当具有与社会发展与时俱进的新理念,如在心理咨询中注入思想教育,注重培育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不求最好、但求不同,教师是学生的"服务者"、师道"弱"为先等教育理念。
[Abstract]:As a professional college teacher, it is necessary to mast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needs of the students, grasp its development law, which will play a great role in the growth of the students. Teacher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have new ideas that keep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uch as infusing ideological education into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ivating students'"non-intellectual factors", not seeking the best, but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eachers are the "service providers" of students. "weak" as the concept of pre-education.
【作者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社科部;
【基金】:2011年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研究”(课题编号:GJA114023) 2013年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编号:TJJX13-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715.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颖;;交往实践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2 陈虹;;西方现代童话中的成长仪式原型及文化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陈正华,贺轶玲;论道德交往与学校道德教育[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唐勇,朱长华;学校教育资源分配探讨[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韩传信;;农村中小学教师德育素养提升途径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杨凤仙;;关于校本教研建设的思考[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胡靖;;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学校德育观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周志刚;孟娜;;对话教学现实问题透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张锦智;张春秀;;大学生道德人格塑造的主体间性视角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徐在中;;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2 崔立宏;;谈高校创新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3 刘法虎;;美国两大高校分类研究的经验与借鉴[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李长伟;韩钟文;;浅论康德的实践教育学[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汪思锋;;试析雅斯贝尔斯的师生生存交往理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檀慧玲;;赫胥黎在近代科学教育普及和发展中的作用[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张宏图;;关于教育技术的哲学思考[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9 朱晟利;;再谈以人为本的教育[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颖;公民教育中的法制教育及其价值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6 曹立新;思想政治工作情境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刘吉林;权力博弈下高等教育评估合法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道麟;美学视野下的语文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超;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冬雷;论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实施策略[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卢楠;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冯秋珍;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与教学智慧的相关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任利娟;一位市级骨干教师专业成长的叙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晓楠;中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7 毕红轶;新课程视域下的思想品德课生命观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冬;积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功能探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余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存在经验的缺位与对策[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韩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民办高职院校战略定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素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05年12期

2 贾素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意义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4期

3 温川军;;略论职业院校教师教育的创新[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刘极霞;;教师素质是职业院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J];教育探索;2006年09期

5 聂丽伟;;网络时代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质刍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亚忠;陈国华;;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个人应对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6年S4期

7 樊月娟;;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王伟麟;;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探讨[J];职教通讯;2007年08期

9 王川;;论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标准的建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10 肖争鸣;;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与管理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赵荣锋;;浅析职业院校教师可持续性发展的几个方面[A];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与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王甫;;技能大赛对高职教育的促进[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凤华;北京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N];科技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赵正元 李挥;一条教师素质提高的新途径[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俞启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双师型”:职业院校教师培养的方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肖东;“十二五”期间我省将培训4万名职业院校教师[N];江苏教育报;2012年

5 天津工业大学 夏秀莉;浅谈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能力要求[N];天津教育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李挥 赵正元;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带来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胡金平;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唤起职业热情是关键[N];三明日报;2008年

8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梦卿;培训:精心设计国培计划“菜单”[N];中国教育报;2012年

9 刘昊;优秀技术工人可调入职校担任专任教师[N];北京日报;2007年

10 实习记者 曹旭东 ;职业院校之间访问学者交流成果初显[N];组织人事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秀山;高等职业院校教师职称量化考核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李源;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因素调查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琰;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制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贾素萍;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及相关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5 李纯丽;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董瑞;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贺彬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唐玲;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年

10 李宾;高等职业院校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与职业倦怠关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467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4467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0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