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价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G71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志宏;;复杂性思维与成人教育课程评价[J];成人教育;2011年07期
2 叶肇芳;;论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评价[J];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01期
3 陈佳佳;;基于职业导向及过程取向的五年制高职课程评价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2011年18期
4 刘知国;;澳大利亚TAFE课程设置的特点和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5 朱长根;曾素文;;基于课程评价的《经济法》教学内容重构[J];职教论坛;2011年17期
6 翁朱华;;澳大利亚TAFE教师发展的实践模式及其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年08期
7 马振萍;陆余平;万晓芳;;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23期
8 黄联英;;浅议通识教育课程的特点[J];学理论;2011年23期
9 李琳;;地方高校多元化课程评价机制的构建[J];临沂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0 上官莉娜;;法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实施及评价[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爱翔;崔平;;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实践[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徐安林;;《数控设备维修综合实训》课程开发[A];2005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李琼华;;树立新的课程理念 提高语文教师素质[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周跃云;;音乐新课程评价浅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5 包天喜;;浅谈如何实施对学生的素质评价[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赵霞;;基于学生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及反思[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7 赵福忠;;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展望[A];2011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陈栋;;国乐飘香飘——论高师民族乐器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周燕;;让每块金子都闪光——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的体会[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音乐专辑)[C];2006年
10 胡洁;;师生多项交互言语评价管窥[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燕铭;不断更新的TAFE[N];中国教育报;2001年
2 潮州市金山中学 黄树烨;高中音乐课程评价初探[N];潮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毛小瑞;城镇电力职业教育——引进TAFE体系[N];农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袁潮;电力企业率先引入TAFE体系[N];工人日报;2003年
5 陈勇;TAFE体系给我国职教带来了什么?[N];工人日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孔庆军;澳TAFE体系落户我国电力行业[N];中国电力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李燕铭;举足轻重的TAFE“军团”[N];中国教育报;2001年
8 晓关;我国电力行业引进TAFE体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9 宋时春;课程评价不止是测验分数[N];中华读书报;2003年
10 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冯伟国;TAFE体系对中国职教的启示[N];中国教育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俊峰;普通高等学校散打课程开发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5 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胡雅欢;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赵海燕;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艳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俊美;澳大利亚TAFE课程评价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王妍力;澳大利亚TAFE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白静敏;中学语文教育评价在新课程中的具体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4 郝路军;高等学校课程评估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5 唐旭;论多元智力理论与语文教学的整合[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6 王敏;我国大学本科课程评价发展状况及其改进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7 张恩德;初中物理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学生评价部分[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以娟;四川大学护理本科课程设置的调查与分析[D];四川大学;2004年
9 王新娟;世纪之交两岸三地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闫淑惠;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4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4409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