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人才培养错位分析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9 23:43
【摘要】: 本论文以我国关于高职教育的大量历史文献为理论基础,借鉴了教育部,中国高职网等国家权威调研数据和本人自己的调查数据,以全国有名的高职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和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为案例,参阅了世界职业教育最有代表性的发达国家如德国办学模式与经验,提供了报刊媒体关于职业教育的最新报道资料,对高职人才培养错位现状,原因和对策进行了深入和有理有据的分析。 我国对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高职主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其目标人才有3大主要特点:(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技能人才。(2)人才岗位的基层性——一线人才。(3)人才类型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 然而,高职人才培养实践中出现了与人才培养目标相悖的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1)培养入口的低起点:最差的生源读高职;较差的条件办高职;不当的师资教高职;不好的质量伤高职。(2)培养过程的“高”越位和“职”错位:“高”越位指高职为了招到更多生源,片面拔高自己目标定位,导致学生过高的职业期望值;“职”错位就是培养过程中出现两个极端,纯理论型和纯就业型,即重理论轻技能的培养和片面理解“就业为导向”而忽视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3)培养结果的就业难与技工荒即大学生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上又出现技工荒。 导致人才培养错位的主要原因存在于观念、体制和具体策略上:(1)人们在思想观念上长期存在“道为之上,器为之下”的重理轻技思想。(2)体制上重分层和轻分类,学生和家长关心学历文凭,追逐本科,而看不起培养技能人才的高职。(3)对高职投入不足和评价错位。目前对学生和老师的评价上主要还是以理论评价而不是技能评价为主。测试学生技能的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出现混乱,成为部分人赚钱的工具。 解决人才培养错位问题,要从观念、体制和实践策略上入手:(1)在观念上要正确认识人才的社会价值,在社会上和高校内双管齐下,形成尊重技能人才,正确看待一线岗位的舆论导向。(2)体制上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给予技能人才更多的提升与发展空间,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保障高职和技能人才权益。(3)在实践策略上,对现有的校企合作的中间机构进行优化,使长期困扰学校和企业合作的通道得以顺畅,本文综述了目前值得一些高职借鉴的4个产学合作模式和在一个成功的产学合作案例。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程;宋娟;;“技能大师工作室”对社会与企业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7年13期

2 戴丽君;;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7年04期

3 崔宏亮;罗军华;;浅谈技能大赛对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以我校高职汽车类专业为例[J];江西化工;2017年02期

4 王明荣;“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控[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5 邵珂硕;范衬衬;;供给侧改革视野下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年21期

6 周笑非;;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智库时代;2019年36期

7 李晓光;肖萍萍;;民办高校与企业“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长春光华学院电气信息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年02期

8 何林静;;产教融合下跨境电商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12期

9 刘明鹏;;海南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年27期

10 陈小琼;李桂霞;;“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矫桂娥;石潇;;再谈产学合作模式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A];2013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新进展论文集[C];2014年

2 王心建;;关于“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讨[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卢晓春;李明惠;胡昌送;;定岗实习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衣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三等奖论文集[C];2016年

5 俞华;;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6 黄友雄;;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我国高校转型的启示[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年

7 张希;;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的优势转换[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N 高分子教育与学科发展[C];2015年

8 朱纪红;;新技术背景下会计学专业“三重一高”人才培养模式探讨——以湖南工学院为例[A];新教育时代(2015年10月 总第1辑)[C];2015年

9 何晓剑;;“高职标准+职业能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要求[A];“决策论坛——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6年

10 于莉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A];深化教学改革·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下册)[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婀娜;打破高校与企业间的人才培养“边界”[N];人民日报;2017年

2 记者 陈太平 通讯员 刘艳 周星;突出人才培养引进服务全市经济建设[N];常德日报;2006年

3 记者 赵欢 通讯员 滕茜;评估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N];团结报;2008年

4 郭沙沙;让人才培养事业兴旺起来[N];黄河报;2017年

5 白雪峰 阮轶磊 本报记者 徐小龙;请“用户”为人才培养把脉[N];解放军报;2016年

6 凯旋;开鲁强化人才培养积聚发展动能[N];通辽日报;2019年

7 本报记者 汉群;文化创意:产业驱动下的文创人才培养[N];日照日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韩天琪;高职院校搞科研:回归人才培养本位[N];中国科学报;2018年

9 卫健宣;我市卫健系统注重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N];乌海日报;2019年

10 记者 许成儿 通讯员 王佛存;加强新时代人才培养引进工作[N];陇南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立华;南通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吴昊;卓越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邓岳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的对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陈浩;基于知识联盟的政产学协同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谭菊华;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同毅;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生态学解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丁惠炯;内蒙古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使用政策实施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叶俊飞;南京大学“大理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继唐;高职人才培养错位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段妍妍;高等职业院校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刘珊;高职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黎明柳;中职“集合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3年

5 叶彩华;新加坡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高林琳;美国P-TECH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

7 吴子伟;我国普通高校桥牌队“三分两化一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8 李笑展;普通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9 王云峰;交叉科学内涵及交叉科学人才培养实践路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年

10 吴美珍;广播电视大学“中职—大专直通车”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45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45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2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