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4 18:16
【摘要】:职业认同是高职生由学生到职业人角色转变的必要条件,对高职生快速适应未来职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代职业不仅要求高职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能,还强调高职生要具有较高的职业认同,对未来从事的职业具备思想和行为上的认同。 职业认同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培养一名合格的职业人,高职院校在职前就必须对高职生进行职业认同的培养。让高职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反思职业,定位职业,形成职业态度、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养成职业认同,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以更优异的状态投入工作。 本文采用了文献参阅、问卷调查、媒介联通和小组访谈等几种方法相结合,共同对高职生职业认同现状调查以及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在此基础上了解到目前高职生职业认知不清晰,职业期望不合理等,职业认同感普遍比较淡漠。 本文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分别对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各个维度进行了差异性分析:高职生与在职人员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差异性分析;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年级差异性分析;有无学生干部经历的高职生职业认同差异性分析;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性别差异性分析;城乡生源高职生职业认同差异性分析。 通过对高职生职业认同的差异性特征分析,挖掘出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深层次的影响因素,社会对高职生的支持度不高;学校内部构建不当以及高职生自身存在职业期望定位不合理,职业规划不明确等问题。 基于对高职生职业认同的理论探讨和原因分析,提出了关于培育高职生职业认同的教育对策,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政府方面:加强引导,从舆论宣传、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三个方面提高高职生的社会支持度;企业方面:积极承担人才培养的责任,推行就业准入制和深度校企合作;学校方面: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行为为依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学习任务为背景,建立行动导向教学观,以岗位工作过程为基准,训练职业操作能力,三年一贯式教育,均衡高职生职业认同阶段性,培养高职院校职业性文化氛围;此外,学校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辅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文章最后为结语部分,指出了作者关于本文观点及教育对策研究的不足之处,有待作者的进一步探究。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8.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世琼;重庆市高职院校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调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刘莹;;图书馆人文精神与职业认同再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年02期

3 左平良,钟华,范毅;论本科法律实践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途径[J];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孙钰华;;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饶薇;;师范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探析——以江西省3所师范院校为例[J];南昌高专学报;2010年02期

6 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J];青年探索;2000年01期

7 齐佩芳;薄艳玲;;关于培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7年Z2期

8 张芬只;郑高洁;;河南省师范生职业认同感调查研究[J];天中学刊;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魏淑华;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饶茂君;加强职高生职业指导工作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周莹;南昌市高职生网络成瘾的调查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曹光海;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翠霞;高职生厌学的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尹玲;高职生的自尊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杨志超;关于职业认知技能训练的教学系统化设计模型研究与应用[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薄艳玲;高师生教师职业认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保娜;高职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社会适应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637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637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8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