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4:18
【摘要】:数字化时代,职业高等教育面临社会变革的严峻挑战,信息获取能力正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今天的高职学生是未来信息化社会生产建设的主力军,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人才并赋予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高职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数字化时代的要求,将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教育作为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和内容。 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信息素养包含了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意义。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到独立学习、协同工作、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信息素养是高职学生基础学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素养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是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信息素养在高职学生培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信息素养培养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具有特定的内在结构与目标体系。这一体系保证了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的实现:使他们为迎接信息社会的工作和生活做好知识上、心理上、技能上的准备,鼓励和促进他们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学习。也就是说,通过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逐步具备信息素养人所应掌握的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中,在师资水平、学生信息基础及教学过程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保证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发展与提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适应发展,转变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才观、学生观、教育观、教学观;加大培训力度,整体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加大投入,科学管理,积极构建高校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为学生信息素养发展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学科教学,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信息获取与应用能力的长足发展;加强网络道德教育,通过教育和引导,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优势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学校在信息素养教育中要有系统观念、整体规划和落实措施,切实保证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随着信息素养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很多新问题还会不断出现。我们要抓住发展的契机,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加强研究,深入探讨,借助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晓妮;蔡晓云;;信息素养缺失在高职文科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的表现与对策[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段长声;;数学课堂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时机无处不在[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Z1期

3 李佑芳;;高职学生心理危机干预[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9期

4 项洁;;浅谈农村学生的信息素养养成[J];中小学电教(下);2011年08期

5 李春兰;;关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初步探讨[J];今日财富(金融发展与监管);2011年07期

6 段庚;;浅议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J];吉林教育;2011年16期

7 夏清强;;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年12期

8 熊素兰;;浅谈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9期

9 骆正军;;试谈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8期

10 黄胤琛;;高职学生教育方法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金芳;;医院图书馆信息素养培养与教育的实践体会[A];2011年全国医院情报图书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龙海;;浅谈怎样提高贫困地区档案人员信息素养[A];贵州省档案学会第五次档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晓华;;创新高校图书馆服务 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A];华北地区高校图协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文章)汇编[C];2010年

4 韦绍芬;;图书馆的社会价值[A];广西图书馆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29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郭再泉;赵癸萍;;针对“90后”高职学生的班级管理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李传鸿;;高职学生厌学现象的教学因素分析及对策初探——从抑制学生厌学角度谈高职教育特色[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7 黎广彬;;高职学生产生学习心理困扰的主要因素[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王华倬;孙卫红;;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与对策研究[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年

9 艾寿贵;龙蛰渊;;浅谈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武瑞;张洪友;;关于高职学生《兽医临床诊断学》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敬华 陈东;人的“信息素养”更重要[N];中国国防报;2005年

2 聂相玲;如何培养信息素养[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李小安 永州职院财经系党支部书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职学生工作[N];永州日报;2010年

4 泰州市海陵区教师进修学校 陈卉;试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N];江苏教育报;2008年

5 二炮某部部队长 刘晓东;努力提高官兵的信息素养[N];科技日报;2011年

6 尹起浩;高职学生走俏职场[N];工人日报;2011年

7 陈晓 山西财经大学;浅谈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8 余丽 编译;美国的信息素养及其标准[N];中国教师报;2003年

9 康林青 潘海波 丁煜;提高信息素养刻不容缓[N];人民武警;2004年

10 吴建中(作者为上海图书馆馆长、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信息社会有赖于信息素养[N];文汇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彩兰;文化教育视野下的信息技术课程建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熊才平;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理论与实施框架[D];华中科技大学;2001年

3 陆真;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钱旭升;信息技术课程实施的文化取向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倩苇;教育技术学视野中的技术与课程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6 武荷岚;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左明章;论教育技术的发展价值[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伍正翔;批判与超越[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马德四;教育信息化本质研究:教育学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吴正荆;信息社会学研究内容、理论范式与学科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敬贤;高职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亚平;基于信息素养的高职教师教育技术校本培训课程开发[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孙艳;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李云莲;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纪丹;基于信息素养调查的远程教育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敏;中学生科学信息素养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秀富;广西百色市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杜玉霞;甘肃省高师师范生信息素养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兴波;基于信息素养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改革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张艳艳;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95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5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