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5:56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进步,人文素质的缺失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软肋。而高职院校重技能轻人文的现象相当普遍,这就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新世纪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场所,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首先,当代大学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总体的人文素质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一些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淡薄,往往漠视对方权益,无视法律的存在;面对社会的竞争和就业压力,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自我否定、抑郁、人际关系适应不良、逃避、甚至是轻生;诚信缺失、抗挫折能力差、缺乏理想信念、缺乏团队精神等等,这些都体现和说明了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是有待提高的。此外,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失衡;对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够;教师缺乏深厚的人文底蕴的依托等等。 以上说明了高职院校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本文就这一课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分析。首先,文章的第一部分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概述,先具体的对什么是人文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又阐述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美育、德育和智育的功能,进而说明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文章的第二部分则主要对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作了详细的解析。主要阐述了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第三部分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阐述的是如何完善我国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借鉴英美高职院校人文素质经验,转变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观念;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要优化教育的内容结构;从教育方法着手,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改进和提高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还要建立评估体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最后要抓好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以上的方法和措施来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使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沿着正确的轨道和方向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星;;浅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J];才智;2011年16期

2 张昌雷;郭建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剖析[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3 彭红科;;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4 应菊英;陈海忠;;高职体育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谢晓青;;关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6 周榜师;尤艺金;;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闽南高职院校的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门保全;;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史明艳;张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9 刘晴;;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矛盾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10 程广让;董永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涵盖的内容和实施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秦小艳;深职院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徐美燕;高职教学应多融入人文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李挥 肖昌琦 方桐清;“全能型”舞起就业市场龙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何志武;高职院校的路如何走[N];光明日报;2003年

6 谢虹;我省高职院校推出“召回返读制”[N];江苏经济报;2004年

7 傅传蔚;“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有新规[N];江西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咏梅;高职院校更要从市场上觅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9 田丹;我省中高职院校不再“升格”[N];沈阳日报;2004年

10 通讯员 郭逊 记者 谭伟东 ;湖职院矢志建设全国优秀高职院校[N];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3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永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邵军;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银雨;闽南高职院校地域文化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菊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映;新型综合性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59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59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