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718.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星;;浅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价机制[J];才智;2011年16期
2 张昌雷;郭建芳;;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剖析[J];考试周刊;2011年46期
3 彭红科;;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4 应菊英;陈海忠;;高职体育课程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探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5 谢晓青;;关于深化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23期
6 周榜师;尤艺金;;试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基于闽南高职院校的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门保全;;高职院校人文课程建设的研究[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史明艳;张艳;;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11年09期
9 刘晴;;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矛盾与对策[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7期
10 程广让;董永哲;;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应涵盖的内容和实施策略[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2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3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徐亮;王江平;;区域经济结构与高职院校的专业开发[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新波;单洪雪;王学红;;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郭贺彬;衣芳;;谈高职文化基础课教学方法改革[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10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旭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N];光明日报;2006年
2 记者 秦小艳;深职院荣膺中国十大最具就业力高职院校[N];深圳特区报;2010年
3 徐美燕;高职教学应多融入人文素质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1年
4 李挥 肖昌琦 方桐清;“全能型”舞起就业市场龙头[N];中国教育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何志武;高职院校的路如何走[N];光明日报;2003年
6 谢虹;我省高职院校推出“召回返读制”[N];江苏经济报;2004年
7 傅传蔚;“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有新规[N];江西日报;2004年
8 本报记者 张咏梅;高职院校更要从市场上觅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9 田丹;我省中高职院校不再“升格”[N];沈阳日报;2004年
10 通讯员 郭逊 记者 谭伟东 ;湖职院矢志建设全国优秀高职院校[N];浙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3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4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5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8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黄华;我国高职院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园;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高永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3 邵军;高职工科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周银雨;闽南高职院校地域文化教育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王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6 黄菊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映;新型综合性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9 尹国华;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胡佳;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959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69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