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苏州Ⅰ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培训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20-06-15 04:59
【摘要】: 近几年来,国家提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多高职院校应运而生,规模也日益扩大。但是在这些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很多地区的办学条件仍然较差,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结构也不合理。“双师型”专业教师数量明显不足,师资培训尚处初级阶段,经验不足,很多院校缺乏良好的管理机制。这些种种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要改变这一现象,高职院校必须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积极探索严谨科学的师资培训体系,建设一支有职业发展意识的师资队伍,用可持续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能来培养我们的学生。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高专业教师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也能使高职院校培养的对象,广大高职毕业生更加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此外,随着外向型经济的日益繁荣,蓬勃发展的外资企业,将逐渐成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很好的合作伙伴。其人力资源发展尤其是员工技能开发和培训方面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培训也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本文以人力资源理论为基础,以苏州I职业技术学院为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并对其师资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参考国外职业技术学院以及外资企业成熟的培训体系,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8.5
【图文】:

薪资,学科带头人,满意度,教师


1000元奖励,而评优的比率每个系只有15%,完全没有体现出优秀教师的价值。在加薪幅度上同普通教师也没有太大的差别,导致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专业教师对于薪资满意度不到30%,这在外企跳槽到学院的青年教师中尤为突出,如图8所示。另外,学院对于达到学院双师素质教师认定标准,并能履行双师素质教师职责的教师在岗位津贴上给予鼓励性力度不够,只有200元/月。而一级职称的相差,薪资要相差1000元。这样的补贴标准只是体现了向高学历教师的倾斜,却没有体现向高技能教师倾斜的职业院校的特色。对于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无法起到倡导和激励的作用,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教师职业生涯的顺利发展,更不利于学校吸引和稳定高职院校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人才。40%50%70%40%50%40%30%30%20%10%50%40%30%20%工商系电子系艺术系精密系机械系建筑系信息系薪资满意度学科带头人专业吻合度图 8 学科带头人专业吻合度及教师薪资满意度(四)双师型教师结构流于形式,专业更新度不够培养大批“双师型”教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但是目前学院简单把“双师”等同于“双证”;即高职教师只要具备教师资格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芳明;熊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6期

2 高秋香;王佳;;浅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山东纺织经济;2010年07期

3 张鹏;;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师资的现状与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4 行红明;;高职院校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J];中国林业教育;2006年S1期

5 王爱社;;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几种主要关系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1期

6 林文静;金本能;;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背景下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首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J];教育与职业;2008年32期

8 曹钰;;高职院校二级管理体制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9 王红军;张庆丰;赵云;章恩龙;;基于科学发展观的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22期

10 黄文伟;;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小平;童遵龙;;首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李刚;杨轶峰;;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探讨[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3 鲍贤俊;;工科类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4 字海清;;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何农;;论高职教育特色师资队伍的创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6 施余兵;王洪霞;杨晓菲;;完善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几点思考[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7 李宗尧;;第四专题:高职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A];科学发展 和谐社会 职教创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陆亚维;;高职院校提高教师“双师”素质的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9 张爱英;施余兵;李文娟;;论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及其质量监控体系的完善[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10 陈于晴;;对外聘教师管理的若干思考[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湖南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邹松建 李新红;完善四项制度 推进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N];中国人事报;2007年

2 朱振国;为教师假期顶岗叫好[N];光明日报;2009年

3 陈红英;不再让学历决定一切[N];中国人事报;2005年

4 记者 张茧邋通讯员 童志宏 刘彦妮;5所高职院校接受“省检”[N];湖南日报;2008年

5 李海英;省高招专科、高职院校录取线公布[N];沈阳日报;2008年

6 记者 赖红英;广东公开招聘高职院校特聘教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彦;打造高职院校排头兵[N];黑龙江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宝敏;人才培养不达标 学校招生要减少[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张志坚;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促进海南高职院校内涵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0年

10 查结联;新成立六所高职院校招生[N];安徽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缃绮;企业集团与集团高职院校协同发展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侯长林;技术创新文化: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培植的生态基础[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宇轩;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D];山东大学;2010年

4 邓宏宝;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5 祝士明;高职教育专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7 崔清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倪筱琴;林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动力机制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9 陈敏;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樊秀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湘娥;珠三角西部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崔涛;山东省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黄份霞;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淑娥;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探索[D];厦门大学;2007年

5 马燕;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6 宋娟;天津市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7 余四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高职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礼广成;论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与优化[D];东北大学;2005年

9 胡薇;苏州Ⅰ职业技术学院师资培训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朱晓红;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39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139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af5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