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现状、问题及改革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5 08:15
【摘要】:勤工助学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一部分,不仅能缓解大学生的生活困难和精神贫乏,而且在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现有的研究资料来看,大多数研究者着眼于勤工助学的思辩研究和现象探讨,对于勤工助学的实证研究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的实证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借助于苏州市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力图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的现状,探讨其现存的问题和发展对策,以实现理论上的一点建树,为正在发展中的高职实践教育提供参考。 本文首先对高职院校、勤工助学等概念进行了界定。根据文献研究和访谈资料所得到的信息,分析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活动应重点关注以下六个方面:勤工助学岗位设置;学生参与勤工助学的动机;勤工助学的效能;勤工助学工学关系紧密度;学生权益保障;学生对学校满意度评价。按照这样的要素分析,本研究设计了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情况调查问卷,用该问卷对苏州地区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研究表明: 1.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地点主要集中在校外,学生勤工助学月收入差距比较大,勤工助学职位以劳务型为主,勤工助学岗位少、机会不易获得,一半左右的学生每周勤工助学时间超过8个小时,大部分学生从老师同学处获得勤工助学信息。 2.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动机主要是丰富生活、增加就业机会、培养综合能力等。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年级、家庭收入、周工作时间和勤工助学月收入在勤工助学动机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3.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对其了解社会、培养独立自主能力的帮助比较大,对学业帮助比较小。不同性别和年级在勤工助学效能上存在显著差异。 4.学生在勤工助学中经常会遇到工作报酬无保障、工作强度大等方面的问题,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在遇到这些问题时选择忍气吞声、自认倒霉。 5.学生对学校勤工助学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不高,独生子女及其性别、家庭所在地、年级以及勤工助学地点在学校满意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 在对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文章认为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目前还存在着诸如勤工助学岗位设置不合理、工学关系不紧密、学生勤工助学权益缺乏保障、学校勤工助学管理机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改善以上问题,研究进一步提出构建政府、社会、学校及个人共同参与的勤工助学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1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艳;;完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体系的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袁平;大学生勤工助学的再调查与分析[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韩旭;刘俊丽;;高职学生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以勤工助学及就业为视角[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0年04期

4 丁华丽;;体育院系学生“专业技能勤工助学”的功能、现状与管理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5 何文华;;高职院校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浅析——以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勤工助学为例[J];高教论坛;2010年03期

6 齐宏博;王斌华;;高校勤工助学“三效结合”的实践探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年06期

7 周芳,金贵兴;由勤工助学所引发的思考:试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年05期

8 王强;施杰;;当前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的政策与思考[J];江苏高教;2006年04期

9 刘建荣;李方柏;;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10 袁文;梁子贞;梁丽和;;构建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贫困学生资助模式[J];教育与职业;2008年2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明智;高校新资助政策及其实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王霞;新时期高校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朱晓东;高校勤工助学现状与改革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年

4 祝s

本文编号:2714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14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