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职业学校合并后文化的融合与再造

发布时间:2020-06-15 07:37
【摘要】: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我国许多学校(主要是高等学校和各类职业学校)掀起了合并的浪潮,现在,合并的热潮已接近尾声。这些学校合并后,迅速实现了规模的扩大和物质资源的融合。但大多数学校离全面融合还有很远的距离,文化融合是衡量学校是否实质融合的重要指标,学校文化的融合与再造将是合并学校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对合并的学校而言,物质资源的融合较容易实现,文化的融合则较难,文化的再造更难。 文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发展,是时代精神的呼唤,是对人的主体精神的尊重。学校文化是文化管理理论在学校的具体应用。文化管理是以价值观为中心、以人为本、以激励为手段的管理。学校的工作主要是脑力劳动,教学活动的创造性、管理指标的模糊性及教学效果的滞后性,决定了学校管理应该运用文化管理理论。环境急剧变化是当今时代的特征,职业学校的社会性和职业性要求职业学校必须相应急剧的环境变化,这对职业学校的适应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学校的适应能力是以学校的学习能力为前提的。在这个多变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能力成为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因素。因此,构建学习型学校文化是职业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合并职业学校文化的融合与再造的实质是组织文化的变革。在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合并的学校必然遇到来自各方面、表现各异的阻力。变革的阻力有其合理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守旧的一面。要实现职业学校的文化变革必须深入了解阻力背后的原因,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变革的阻力,而不是逃避或压制。在文化变革的各个阶段,学校都会面临各种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有:时间的限制、能力的欠缺、领导者言行不一、对未来的担忧及成效测评的困难等。认真处理所遇到的挑战是文化变革顺利开展的基础。 学校文化以价值观为中心,集中关注学校的精神领域,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学校管理制度和物质环境的建设。文化变革既要单刀直入,又要以迂为直。学校的制度、物质和人共同构成了学校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制度和物质的支撑,学校文化将失去存在的基础。学校制度和物质环境在学校文化形成维持和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要实现合并职业学校文化的融合与再造,必须在关注学校精神价值观,塑造学校办学理念的同时,建设与学校文化发展相适应的学校制度和学校物质环境。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喜玲;林静丽;陈丽璇;邱冠文;;新时期高校学生组织发展瓶颈与对策分析[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刘长海;;学校文化传统与学习型组织的冲突及其化解——学校文化的反思与重建[J];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07期

3 金辉;;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校企合作的应然路径[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蒋珊珊;;“组织文化”论[J];文教资料;2011年03期

5 张玉霞;关于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文化背景思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曾剑飞;;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建设[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Z2期

7 徐涌金;学习型组织的八个基本特征[J];现代企业教育;2003年03期

8 周克刚;相丽辉;杨海霞;;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构建学习型组织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李菊华;;学习型学院的特征分析[J];教育探索;2007年11期

10 冯迎;廖岳玲;;从组织文化视角来看中小学校园网站的发展[J];网络财富;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年;;学习型组织(摘要)[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2 张鸿;;交通行业创建学习型组织面临的困难与对策[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3 侯百红;;学习型组织的实践研究[A];2005年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和谐社会与成人教育论坛论文集[C];2005年

4 刘望道;;通过创建学习型社会,提高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贾玉英;;论学习型图书馆的建设[A];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李品媛;;第19章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组织变革新模式:创建学习型组织[A];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管理创新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侯品成;;保卫部门也应成为学习型组织[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8 简维政;;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创建学习型组织[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邓道义;;构建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教师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陆昌勤;张鼎昆;;知识经济呼唤“学习型组织”[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下)[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所长 张声雄;如何创建学习型组织[N];经理日报;2006年

2 朱履平;创新呼唤学习型组织[N];贵阳日报;2006年

3 ;企业,你创建了学习型组织没有?[N];华东电力报;2002年

4 张玉浦 涂柯;建设学习型组织[N];经理日报;2004年

5 贺永顺;对学习型组织的再认识[N];中国信息报;2004年

6 梁秋玉(作者系南宁客运段工会主席);创建企业学习型组织[N];广西日报;2006年

7 钱东昕 杨莎静;华士“双学双争”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N];江阴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时伟;勇立潮头学为先[N];莱芜日报;2010年

9 李鸿文 云南省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 局长;广泛开展读书活动 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王卫平;保定分行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东彦;学习型组织分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2 罗国轩;论高技术企业“导动式”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实施[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3 曾俊健;主动组织遗忘与组织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倩;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学习型组织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6 廖明;管理者组织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效果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姚景照;生产型民营企业组织诚信价值观:理论与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孔祥军;新闻精品:一种理论建构和组织文化的框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柳洲;高校跨学科科研组织成长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胡玮玮;知识管理战略对组织文化的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颜汉军;陶瓷企业组织创新研究—兼论陶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与培育[D];南华大学;2005年

2 文革;基于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绩效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3 黎华;职业学校合并后文化的融合与再造[D];天津大学;2003年

4 曾永学;学习型组织文化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5 雷志高;迈向学习型组织:提升组织学习力的内部支撑系统设计与涟钢的实践[D];中南大学;2004年

6 凡院连;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马明龙;学习型组织战略形成分析[D];河南大学;2007年

8 冯国锋;“学习型组织理论”视野下高校学习机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9 于华;基于超循环理论的组织学习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陆蔚;在知识型军事人才队伍中建立学习型组织——某技术部队建立学习型组织个案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141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141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ff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