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影响高职专科生择业的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4 12:38
【摘要】: 职业选择是个体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所做出的重大选择。个体职业选择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人与职业的契合程度,还影响个人能力的发挥和组织的工作绩效。对于影响职业选择的外界因素很难被人们控制,但通过认识个体的心理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择业时的主观心理因素,增强职业选择的合理性。 自1909年起人们就开始研究影响个体择业的主观心理因素,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是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关注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为依据,把三者整合起来研究,以期探索影响高职专科生择业的主要心理因素,为指导广大高职专科生就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本研究结合目前我国高职专科生的就业现状,采用龙应梅修订的大学生择业效能感问卷、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和凌文辁等人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950名高职专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统计软件SPSS 10.0 for Windows,运用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得出以下结论: (1)高职男生的职业兴趣类型为社会—企业—现实(S-E-R),女生的职业类型为社会—企业—常规(S-E-C);高职专科生职业兴趣的性别差异显著。男生更倾向于现实型、研究型和企业型,女生在艺术型得分明显高于男生;高职专科生职业兴趣在研究型和现实型存在年级差异;高职生职业兴趣专业差异显著,理科类比文科类偏重于现实型、研究型职业兴趣。 (2)高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程度依次是:自我发展因素、保健因素与声望地位因素;高职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性别存在差异,择业时男生比女生更注重声望、社会地位因素。 (3)高职生择业效能感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比女生具有更高的择业效能感。 (4)高职生的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与其家庭因素具有一定的相关;同时,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之间密切相关。 (5)影响高职生择业的因素中个人因素影响作用最大。在外界影响因素中,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共同起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717.38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敏,冯伟国,潘懿敏,范明耀;高职毕业生择业行为分析及工作对策[J];上海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杨桂元;高校毕业生择业行为误区剖析及应对策略[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年04期

3 张如柏;高师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7期

4 赵勇;;谈高职专科生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才智;2011年17期

5 范昭霞;;大学生角色变迁视野中择业行为的分析与对策[J];成才之路;2008年34期

6 匡玉清;;湖南省高职专科生职业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文史博览(理论);2009年01期

7 岩磊;赵颖;梁浩;马红军;;医学毕业生择业行为及其意向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8 王仁伟;;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时空;2011年10期

9 车广吉,李晓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择业观念的调查分析[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胡天然;王忠军;;高职高专毕业生择业中的问题与启示——基于武汉地区5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强;;青少年早期职业决策困难的前提和结果评析[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肖荣勋;赵国祥;;大学生人格特质、职业兴趣与工作价值观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张智勇;;大学生工作价值观研究[A];小康社会:文化生态与全面发展——2003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刘亚;龙立荣;;大学生职业决策研究的新进展与职业辅导的新思路[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彭志远;;云南农林高职教育发展现状及对策初探[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膺浩;国际贸易 广电编导 风光不再 土木工程 电子商务 前景看好[N];沈阳日报;2010年

2 周大平;专家:大学无特色 学生就滞销[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3 韩婧;北大推出多种方式服务学生就业[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7年

4 朱超英;强化市场管理 提高服务水平[N];锡林郭勒日报;2007年

5 覃世默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一走”难以“了之”[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 丁小浩;社会关系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N];中国教育报;2004年

7 陈丹凤;制定政策不如维系体系平衡[N];组织人事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现;高校扩招与“教育立交桥”[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0年

9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靳共元;突破性理解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N];山西经济日报;2001年

10 ;透过才市解读大学生的择业观[N];就业时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特艳;影响高职专科生择业的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萍;新生代农民工择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宁帆;高职专科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妍;社会转型背景下大学生择业观念与择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黄发友;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念与行为研究[D];福州大学;2004年

6 王芳;理想与现实之间[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巩建宇;人力资本与选择行为——国企改革前后企业职工的择业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8 张媛;陕西省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市场建设[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郭世强;大学生择业观的理性分析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邰炜;高职高专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与目标取向、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278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278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1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