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府管理视角的广州市公办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引进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7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莲萍;;加快技工教育发展 促进技能人才培养[J];江南论坛;2007年01期
2 范文衷;现阶段技工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培训;2005年11期
3 张忠,孙炳霞;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思考[J];山东水利;2004年03期
4 刘振洪;这是一片肥沃的土地——黑龙江省技工教育发展纪实[J];中国培训;2004年12期
5 ;轻工业技工教育学会第五届三次常务理事会纪要[J];中国轻工教育;2004年02期
6 ;致全国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教师的慰问信[J];中国培训;2004年09期
7 吕成鹰;;是荣誉 更是责任[J];中国培训;2009年12期
8 徐玲;;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应注重的四个方面[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05期
9 李启国;;技工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刍议[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08期
10 郑萍 ,单连高;高技能人才的摇篮青岛制造业的脊梁[J];中国培训;2004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江龙;;关于铁路高技能人才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2 何湘;;建设铁路高技能人才队伍若干问题的思考[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3 樊爱东;郑建兵;田明生;;浅议铁路高技能人才管理机制的建立[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4 张杰;;浅议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创新与管理[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徐建一;邱永明;;亚太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政策与措施[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叶茁蕙;;论企业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及解决对策[A];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C];2008年
7 徐鹰;;浅谈航运企业高技能人才缺乏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A];船员管理与培训教育论文集[C];2005年
8 戴洪波;;创新铁路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9 毕结礼;;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思考[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文;;加强铁路高技能人才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考[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斌;技工缺口大 地位待提高[N];黑龙江日报;2010年
2 记者 罗霞;我省举办技工教育与高技能人才培养论坛[N];云南日报;2009年
3 ;我省技能人才成长在提速[N];黑龙江日报;2010年
4 刘茜 肖文舸 梁嘉敏;培养一流技工培育一流“广东制造”[N];南方日报;2010年
5 赵永德;抓好技工教育 提速高技能人才培养[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6 通讯员 吴晓丽 喻治安;云南大力发展技工教育[N];中国人事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黄捷文 通讯员 李俊枫 陈昵;打造“人才对接”引擎[N];韶关日报;2009年
8 陈雪飞;吹响技工教育发展新号角[N];中山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赵核芝;跨入技工教育“高铁时代”[N];郴州日报;2010年
10 孙兴伟;他们何以一枝独秀[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2 郑赛莹;吉林省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玉斌;高技能人才隐性人力资本形成与转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4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恩和特布沁;当代中国少数民族人才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全旺;高职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7 杨希燕;外流移民与内流FDI:替代抑或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8 郝荣峰;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秀平;基于政府管理视角的广州市公办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引进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2 高澜;广州市现代技工教育发展中的地方政府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景秀;中国工业化背景下的技工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黄霞;重庆市大型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周镭;高等职业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王爱娟;国有企业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李宜威;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E-学习模式构建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爱芬;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全东海;一汽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王春辉;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及相关效果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453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745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