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715.1
【相似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丽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制度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何农;;论高职教育特色师资队伍的创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二)[C];2009年
3 卢小平;童遵龙;;首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研究[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鲍贤俊;;工科类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探索[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5 姜桂娟;;基于ISO9000标准的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6 肖川;;设立福建高等职业教育特区构想——以海峡两岸高职院校的合作办学为主要特色和途径[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7 宋士福;;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新思考[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8 邓满娥;;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研究[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晓军;黄克孝;;开展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院校课程改革[A];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杰;;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何志武;高职院校的路如何走[N];光明日报;2003年
2 谢虹;我省高职院校推出“召回返读制”[N];江苏经济报;2004年
3 傅传蔚;“三校生”报考高职院校有新规[N];江西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张咏梅;高职院校更要从市场上觅食[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5 记者 邢卫国 刘玉民;北京法院建设兼职教师队伍[N];人民法院报;2002年
6 田丹;我省中高职院校不再“升格”[N];沈阳日报;2004年
7 通讯员 郭逊 记者 谭伟东 ;湖职院矢志建设全国优秀高职院校[N];浙江日报;2005年
8 记者 崔晓玲;昆明开建30所高职院校[N];昆明日报;2008年
9 苏志刚 记者 陈敏 通讯员 周晨 整理;我们创造了高职院校的“宁波模式”[N];宁波日报;2008年
10 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高素贞;质量特色并举 打造品牌高职院校[N];淄博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兴国;高职院校校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丽;我国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张家瑛;高职院校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作朋;高职教师专业化问题思考[D];苏州大学;2008年
5 牟燕萌;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及建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付云;重庆市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7 黄份霞;新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旭晖;湖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张拥华;新时期我国高职院校管理特色的创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王斌;我国建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028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0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