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4 05:14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我国面临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和科技进步速度加快的局面。在经济改革进程中,国家在建设国际化制造业基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产业等各方面,对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和复合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熟练职业能力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学领域,而教学领域的关键在于课程。课程是将宏观的教育理论与微观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的一座桥梁。无论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和培养目标,最终都必须借助课程这座桥梁才能实现。但当今在高职教育在经历了快速发展过程,完成了数量的扩张后,其在课程领域反映出来的诸多问题,已经使高职教育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已迫在眉睫。 本论文从考察高职课程改革的历史进程入手,提出了高职课程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思想认识上分析了导致高职课程目前现状的主要原因,最后结合当前世界高职课程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指出高职课程改革的目标为促进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全面发展,且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及企业的需求,在高职课程改革过程中要遵循全面育人、尊重主体、职业适应及综合配套原则,最后针对当前高职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更新课程思想,优化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及改革课程内容的具体思路,以期该研究能在课程改革实践中切实发挥作用并得到不断完善。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8
【中图分类】:G712.3
【部分图文】:

“宽基础,职业群


专专业基础课课 基基础课 课图1一2“三段式”课程模式②“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对于“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式,每个研究者对于它的文字表述不尽相同,但基本含义是一样的。比如有的研究者认为它“强调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或职业群为基础,让学生先接受职业群共同的基础教育和基本技能训练,依据学生个体的兴趣、能力以及社会需要,选择不同职业或专业、接受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学习专业知识,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该课程模式旨在缩小学习领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进程,学习专业技术知识和专门技能,使学生既具有较大的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又具有职业针对性。”②蒋乃平对其做出的解释是:所谓“宽基础”是一个面向职业群的定向教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朝晖;;对完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若干思考[J];科技资讯;2007年10期

2 支芬和;刘在云;李培均;;校企合作 项目驱动 深化高职课程改革[J];计算机教育;2004年01期

3 庞旭卿;刘晓莉;;中外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2期

4 严权;;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实施[J];教育与职业;2011年23期

5 王永平;杨信超;;高职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8年03期

6 曹焕亚;熊文波;;实践主导型高职课程模式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29期

7 王淑文;;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1年05期

8 金莱;;基于能力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模式改革[J];吉林教育;2013年02期

9 陈尧妃;陈焕通;;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课程考核模式的探讨[J];福建电脑;2009年10期

10 蒋本立,张蓉晖;关于高职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聂强;跨界与融合:基于职业素养教育的高职课程建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7年

3 刘松林;高职课程有效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秋明;高职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肖化移;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7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8 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熊健民;高等职业教育经济功能与规模效益的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王振如;北京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勤;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单青;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置的问题与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3 程欣;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建设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王莉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5 常小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初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6 于彦华;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评价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8年

7 褚联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亚昕;素质导向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张宇;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淑珍;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文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40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40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0e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