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9 18:25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实用型、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目标的院校,是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都设置专业,按照专业进行教育教学,专业设置是学校、学生和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轴心”。 本论文围绕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如何开设,开设后如何进行建设以及如何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进行调整这一主线。首先采用文献分析、比较研究法等方法理清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探讨职业分类、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专业设置的关系;其次,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进行研究,主要采用因素分析法从教育外部和内部深入分析可能影响专业开设的因素,提出了开设专业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和程序,为科学地开设专业提供理论支撑;再次,探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问题,主要包括专业建设的依据和内容。通过对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标准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提出专业教学组织、师资要求和实践教学条件方面的要求;最后,探讨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问题,主要以安徽省为例分析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调整应遵循的原则,并根据当前产业调整和职业发展趋势提出专业调整的内容和建议。
【学位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718.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微观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高等职业院校
1.6.2 专业设置
1.6.3 专业建设
第二章 专业与职业
2.1 专业
2.1.1 专业的内涵
2.1.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的区别
2.2 职业
2.2.1 职业的内涵
2.2.2 职业与工种、岗位的区别
2.3 职业分类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2.3.1 职业分类
2.3.2 职业分类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关系
2.4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职业变化
2.4.1 三次产业的演进与职业结构变化
2.4.2 技术进步与职业更替
2.4.3 技术进步与职业层次提高
第三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
3.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的影响因素
3.1.1 经济社会因素
3.1.2 教育条件因素
3.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的原则
3.2.1 需求导向原则
3.2.2 经济可行性原则
3.2.3 适度超前原则
3.2.4 效益最大化原则
3.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的程序
3.3.1 分析当地产业结构或就业结构
3.3.2 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3.3.3 区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研
3.3.4 分析求学者及其家长的就读意愿
3.3.5 选定拟开设的专业
3.3.6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分析
3.3.7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
3.3.8 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4.1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依据
4.1.1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4.1.2 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
4.1.3 专业设置标准是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
4.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打造适应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2.2 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与工作场景相近的实习实训基地
4.2.3 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铸就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
4.2.4 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与办学条件相符的课程建设
第五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
5.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业发展与变化
5.1.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5.1.2 我国职业发展趋势
5.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切性不高
5.2.2 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弱化
5.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原则
5.3.1 发展性与继承性相结合的原则
5.3.2 适应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5.3.3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4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内容
5.4.1 变更专业名称
5.4.2 更新专业内涵
5.4.3 建设专业群
5.4.4 开办复合型专业
5.4.5 发展综合型专业
5.5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建议
5.5.1 尽量采用国家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名称
5.5.2 严格遵循专业调整程序
5.5.3 避免涉及过多的专业大类
5.5.4 防止频繁更换专业名称吸引生源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引证文献】
本文编号:2847562
【学位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0
【中图分类】:G718.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宏观背景
1.1.2 微观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核心概念界定
1.6.1 高等职业院校
1.6.2 专业设置
1.6.3 专业建设
第二章 专业与职业
2.1 专业
2.1.1 专业的内涵
2.1.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与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的区别
2.2 职业
2.2.1 职业的内涵
2.2.2 职业与工种、岗位的区别
2.3 职业分类与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
2.3.1 职业分类
2.3.2 职业分类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关系
2.4 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与职业变化
2.4.1 三次产业的演进与职业结构变化
2.4.2 技术进步与职业更替
2.4.3 技术进步与职业层次提高
第三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
3.1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的影响因素
3.1.1 经济社会因素
3.1.2 教育条件因素
3.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的原则
3.2.1 需求导向原则
3.2.2 经济可行性原则
3.2.3 适度超前原则
3.2.4 效益最大化原则
3.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立的程序
3.3.1 分析当地产业结构或就业结构
3.3.2 开展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3.3.3 区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研
3.3.4 分析求学者及其家长的就读意愿
3.3.5 选定拟开设的专业
3.3.6 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分析
3.3.7 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论证
3.3.8 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第四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
4.1 人才培养目标是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依据
4.1.1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4.1.2 高技能型人才的职业能力
4.1.3 专业设置标准是高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
4.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打造适应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4.2.2 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与工作场景相近的实习实训基地
4.2.3 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铸就职业能力培养的平台
4.2.4 借鉴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与办学条件相符的课程建设
第五章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
5.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的职业发展与变化
5.1.1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趋势
5.1.2 我国职业发展趋势
5.2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 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的适切性不高
5.2.2 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严重,专业特色和办学特色弱化
5.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原则
5.3.1 发展性与继承性相结合的原则
5.3.2 适应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5.3.3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5.4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内容
5.4.1 变更专业名称
5.4.2 更新专业内涵
5.4.3 建设专业群
5.4.4 开办复合型专业
5.4.5 发展综合型专业
5.5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调整的建议
5.5.1 尽量采用国家专业目录中规定的专业名称
5.5.2 严格遵循专业调整程序
5.5.3 避免涉及过多的专业大类
5.5.4 防止频繁更换专业名称吸引生源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优化机制探析[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虎;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郑君梅;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
3 任志乾;广西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鑫;能力与专业: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47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47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