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0 00:4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努力提高民族创造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成为社会的迫切需求,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对象的中职学生,既是受教育主体,也是未来高素质劳动者主要组成部分,而其存在的问题行为却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素养的形成存在着严重的阻滞作用。基于此本研究确定了有关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相关性的研究方向,以山东、内蒙古和天津的三所中职院校共240名中职生为研究对象,对目前中职学生问题行为和社会支持的水平进行调查,探讨中职学生社会支持和问题行为在性别、年级、家庭结构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了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减少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从社会支持总分上看,中职学生社会支持在年级、家庭结构和学生职务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一年级所获社会支持最高,二年级最低;家庭结构完整(双亲家庭)的中职生所获支持高于家庭结构不完整(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学生;学生干部高于普通学生;在年级、生源地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从问题行为总分看,中职学生问题行为在性别、年级、家庭结构、学生职务和是否是独生子女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来说:男生高于女生;三年级高于二年级高于一年级;双亲家庭的中职生其问题行为低于单亲或离异家庭的学生;学生干部的问题行为得分低于普通学生;独生子女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行为。在生源地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中职学生社会支持与问题行为呈显著负相关。4.社会支持能够显著的反向预测问题行为。基于本研究结论,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三大主体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和对支持利用度来减少问题行为提出可行性建议,凝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形成中职学生道德教育的合力,为中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良性土壤。
【学位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715.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问题行为
2.1.2 社会支持
2.1.3 中职学生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问题行为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问题行为研究现状
2.3.2 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2.3.3 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模型和假设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3.2 《中职学生行为评定量表》
3.4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4.1.1 中职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
4.1.2 不同性别的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3 不同年级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4 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5 不同家庭结构的中职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6 中职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1.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中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2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基本情况
4.2.1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各因子得分情况
4.2.2 不同性别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3 不同年级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4 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5 不同家庭结构的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6 中职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4.2.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4.3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4.4 社会支持对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探析
5.1 完善家庭支持,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行为观念
5.2 加强学校支持,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
5.3 提升其他社会支持,为中职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7950
【学位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G715.5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问题行为
2.1.2 社会支持
2.1.3 中职学生
2.2 相关理论概述
2.2.1 问题行为理论
2.2.2 社会支持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3.1 问题行为研究现状
2.3.2 社会支持研究现状
2.3.3 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关系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与假设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模型和假设
3.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1 研究对象
3.2.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工具
3.3.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3.3.2 《中职学生行为评定量表》
3.4 研究程序与数据处理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基本情况
4.1.1 中职学生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情况
4.1.2 不同性别的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3 不同年级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4 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5 不同家庭结构的中职生社会支持的差异分析
4.1.6 中职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1.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中职学生的社会支持差异分析
4.2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基本情况
4.2.1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各因子得分情况
4.2.2 不同性别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3 不同年级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4 不同生源地的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5 不同家庭结构的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差异分析
4.2.6 中职学生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4.2.7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中职学生的问题行为差异分析
4.3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分析
4.4 社会支持对问题行为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职学生问题行为的教育对策探析
5.1 完善家庭支持,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行为观念
5.2 加强学校支持,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
5.3 提升其他社会支持,为中职生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世英,刘视湘,郑日昌;西方有关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问题行为关系的理论及其研究综述[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年02期
本文编号:28479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47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