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发布时间:2021-01-09 01:06
  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进入21世纪以来进行了多次教学方面的改革,在教案、教材、教法等各个方向都有所突破,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有着显著提高,但同时也有诸多未被解决的问题。“教师缺乏企业经验,不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教材内容缺乏职教特色,教学案例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等。从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来看,由于近几年教学设备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被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使图样和视图变得可视化和立体化。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尺规制图教学相比,忽略了做图的过程,只注重结果。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忽略了中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所使用的多是陈旧的,与当下生产相脱离的教学案例。通过研读职业教育内涵,调研和探讨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需求,梳理现有教学方法存在的差距,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提出“任务引入阶段、任务分析-完成阶段、任务指导阶段和任务评价阶段”的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设计。将机械制图课程四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1902班,1901班应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通过一学期教学实验,发现1901班课堂参与率为46%,1902班课堂参与率为96%,期中考试及格率分别为... 

【文章来源】:长春师范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


机械制图教学效果

工程图,教学改革,教师,比例


长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51.教学高耗低效对三所学校机械制图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大部分教师做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如图3.2所示有95%的教师尝试对机械制图课堂进行改革。其中60%的教师对教学手段进行升级,25%的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10%的教师利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进行改革。通过分析不难发现这些改革并未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难度不断升高但效果一直欠佳。随着近年来中职学校门槛的一再下降,中职招生的规模急剧化扩大,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是中职学生的“总体素质”越来越参差不齐,这些学生几乎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中途转路者”,这些学生学习一直很差,这使他们只能被迫换种途径来寻求人生的价值。中职学生的年龄普遍较小,文化底子薄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接受知识的能力和自我管控的能力也是差强人意,机械制图又是一门难度颇大的课程,想要学好它,需要学生具有强大的空间想象力以及较为深厚的立体几何知识,这二者恰恰是大部分中职学生缺乏的[30]。尽管教师苦心孤诣,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不断尝试各种方式改变现状,然而最终的结果依旧不佳,甚至与自己的所愿相左。一些学生即便到了毕业之时,仍然不能独立画出一套标准的工程图纸,更有甚者连最基本的识图也存在困难。面对这种情形,很多中职教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图3.2机械制图教师教学改革比例2.学生主体地位缺失通过对数控技术应用专业315名二年级学生的调查问卷结果分析得知仅有不足13%的学生积极配合课堂教学。如图3.3所示仅有18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情况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中职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案例设计20背,而是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体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更加牢靠,受用终身。(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在机械制图的课堂教学中没有教师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但这种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专业课。由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对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了解不充分,从而导致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课堂中的应用也存在诸多问题。为进一步了解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学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情况,特意设置了调查问卷(详见附录C)进行调查研究。在中职学校中三年级学生基本完成了所有专业课的学习,所以此次关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调查只针对三年级的学生进行。此次问卷调查选择长春职业技术学校、长春市东北科技职业技术学校以及长春现代管理学校的320名三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本次问卷调查回收合格问卷210份。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发现,有51%的学生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区别,32%的学生认为有所帮助,17%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让他们更难学到知识,如图3.5所示:图3.5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学生帮助情况通过调研发现,不少学生认为教师在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时候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不了解该教学方法、任务设计的范围太孝任务设计不合理、搞不清自己的教学地位。如下表3.1所示:


本文编号:2965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65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