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0 21:34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思想政治课作为中职职业教育中的灵魂工程,承担着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现代企业文化理念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等作用。实践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中职学生健全的人格、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重视,教育部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紧密结合是大势所趋,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中专学校、技校、五年制大中专连读学校等三所职业学校共367名同学,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并就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论文较为详细地分析了中职生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这些原因包括重视不够、教学机制和载体匮乏、思政学科边缘化普遍、校企衔接不到位等。据此,本文探讨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包括科学规划课程、贯彻课程思...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综述小结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原因
一、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缺乏周密安排
(二)施教主体趋向单一
(三)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四)课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五)校企定位标准不一
二、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认识重视不够
(二)教学机制不健全
(三)思政学科边缘化
(四)校企双方衔接不到位
第三章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利于实现实践育人
(二)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教育有效性
(四)校企资源互助共补,实现双赢格局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正确职业观
(一)职业性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工学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形成正确职业观
第四章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全方位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二)科学设置实践课程
(三)将“学分银行”应用于实践教学
二、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紧密结合
(四)实行“双导师”制度
三、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导向,多渠道开展课堂内实践教学
(一)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
(二)多渠道开展职业文化素养教育
(三)利用新媒体对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四、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工学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社团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社团活动的成功案例
五、加强校企衔接,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作用
(一)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企业请进学校
(二)加强校企衔接,形成资源互助共补
(三)在订单班中介入思政教育,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四)用好“实训云”,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散实习难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 李芬. 西部素质教育. 2018(24)
[2]创新社团管理 建设文化校园——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掠影[J]. 江苏教育. 2018(92)
[3]牛津大学导师制下学生学习模式探索及启示[J]. 畅肇沁.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0)
[4]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J]. 李茂泽. 职业. 2018(02)
[5]让技校社团成为学生职业培养的重要平台[J]. 余志峰. 职业. 2018(01)
[6]基于学生社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陈荟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7]构建顶岗实习叠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J]. 叶忠明,刘炯. 南方论刊. 2016(02)
[8]“订单班”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J]. 朱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9]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通的思考[J]. 任永辉. 职业. 2015(09)
[10]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J]. 王维国,马天瑜,赵红妍. 教学与管理. 2014(06)
硕士论文
[1]新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 秦雯茜.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及对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D]. 毛若.西南科技大学 2017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D]. 隋燕玲.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 胡坚明.浙江工业大学 2016
[5]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 葛民建.苏州大学 2012
[6]新时期中职课程改革研究[D]. 陈灿芬.湖南农业大学 2010
[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 刘允华.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 黄敏.西南大学 2009
[9]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 施莉明.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69453
【文章来源】:广州大学广东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综述
(二)国外研究综述
(三)综述小结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原因
一、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缺乏周密安排
(二)施教主体趋向单一
(三)教学手段缺乏创新
(四)课外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五)校企定位标准不一
二、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思想认识重视不够
(二)教学机制不健全
(三)思政学科边缘化
(四)校企双方衔接不到位
第三章 基于工学结合模式下实践教学优化改革的必要性
一、工学结合模式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设置更有针对性,利于实现实践育人
(二)实践教学内容丰富,有利于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利于增强教育有效性
(四)校企资源互助共补,实现双赢格局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正确职业观
(一)职业性是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二)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工学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有利于形成正确职业观
第四章 工学结合模式下职业学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全方位规划思政课实践教学
(二)科学设置实践课程
(三)将“学分银行”应用于实践教学
二、贯彻课程思政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渗透企业文化教育
(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职业精神教育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习实训紧密结合
(四)实行“双导师”制度
三、以工学结合模式为导向,多渠道开展课堂内实践教学
(一)运用丰富的活动形式开展教学
(二)多渠道开展职业文化素养教育
(三)利用新媒体对工学结合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管理
四、利用学生社团开展工学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
(一)社团活动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辩证关系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社团活动的成功案例
五、加强校企衔接,充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的教育作用
(一)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把企业请进学校
(二)加强校企衔接,形成资源互助共补
(三)在订单班中介入思政教育,解决学生思想困惑
(四)用好“实训云”,解决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分散实习难题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J]. 李芬. 西部素质教育. 2018(24)
[2]创新社团管理 建设文化校园——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掠影[J]. 江苏教育. 2018(92)
[3]牛津大学导师制下学生学习模式探索及启示[J]. 畅肇沁. 中国高教研究. 2018(10)
[4]中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究[J]. 李茂泽. 职业. 2018(02)
[5]让技校社团成为学生职业培养的重要平台[J]. 余志峰. 职业. 2018(01)
[6]基于学生社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 陈荟洁.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S2)
[7]构建顶岗实习叠加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长效机制[J]. 叶忠明,刘炯. 南方论刊. 2016(02)
[8]“订单班”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J]. 朱欢.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06)
[9]关于高职院校思政课与专业课融通的思考[J]. 任永辉. 职业. 2015(09)
[10]论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有效统筹[J]. 王维国,马天瑜,赵红妍. 教学与管理. 2014(06)
硕士论文
[1]新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影响及应对研究[D]. 秦雯茜.华中师范大学 2018
[2]美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及对我国高校德育实效的启示[D]. 毛若.西南科技大学 2017
[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研究[D]. 隋燕玲.山东师范大学 2016
[4]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D]. 胡坚明.浙江工业大学 2016
[5]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教学实效性研究[D]. 葛民建.苏州大学 2012
[6]新时期中职课程改革研究[D]. 陈灿芬.湖南农业大学 2010
[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探析[D]. 刘允华.河北师范大学 2009
[8]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D]. 黄敏.西南大学 2009
[9]注重职教特色 构建新时期开放型德育课程体系[D]. 施莉明.福建师范大学 2001
本文编号:29694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69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