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意蕴与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08:28
  中国传统学徒制是中国古代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模式,曾经活跃于整个手工业时代,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传统学徒制在现代社会虽已退居幕后,但传统学徒制中匠人的造物观念与造物思想却是经久不衰的,是极珍贵的文化基因。通过挖掘凝结在中国传统学徒制中的文化精髓,探寻铭刻在师傅和学徒之间,植入意识深处、渗透文化和生活世界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模式,进而厘清蕴含在中国传统学徒制中的师徒文化、工匠文化和技术文化的根源。将传统学徒制文化融入现代学徒制体系,推动现代学徒制“授技”与“育人”结合,规避传统学徒制拙劣文化基因的同时,有效传承传统学徒制优秀文化,缓解中国职业教育弱本土化危机,增强中国职业教育的本土原创力,彰显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的当代价值,助推中国现代学徒制转向本土、自觉之路。与此同时,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与传承,对唤醒文化自觉意识、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并对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意蕴与传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了解本研究相关研究的现状、存在的缺陷、面临的困惑以及研究的创新与不... 

【文章来源】:南宁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概念界定
        (一)传统学徒制
        (二)文化
        (三)现代学徒制
    五、研究拟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一)研究拟创新之处
        (二)研究不足
第一章 中国传统学徒制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起源于技术的生存
        一、产教合一
        二、子承父业
    第二节 形成于社会的职业分工
        一、四民分业
        二、师徒相授
    第三节 成熟于技术的专有化
        一、行会培养
        二、法式训徒
    第四节 衰落于近现代职业学校的兴起
        一、商品经济滋生
        二、技术革命兴起
第二章 中国传统学徒制的文化意蕴
    第一节 师徒文化
        一、尊师重道的“师门”文化
        二、人事合一的“传道”文化
        三、心传身授的“授艺”文化
    第二节 工匠文化
        一、切磋琢磨的工匠态度
        二、德艺兼求的工匠标准
    第三节 技术文化
        一、技术与匠人的自然耦合
        二、技术与自然的充分和谐
第三章 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的现实境遇
    第一节 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的断裂
        一、师生情感关系疏离
        二、工匠精神培育忽视
        三、技术伦理养成缺失
    第二节 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的隐匿
        一、民间学徒制传承渠道不通畅
        二、民间学徒制与职业教育脱节
    第三节 西方现代学徒制的僭越
        一、移植西方之惯性
        二、文化自觉之缺失
第四章 中国传统学徒制文化的现代传承
    第一节 传统学徒制文化传承的观念层面
        一、转变轻视学徒教育的价值取向
        二、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第二节 传统学徒制文化传承的制度层面
        一、推进工匠精神培育制度
        二、完善师傅队伍建设制度
    第三节 传统学徒制文化传承的实践层面
        一、师承之企业师傅:传承的主导力量
        二、师承之学校教师:传承的辅助力量
        三、课承之“做中育”:传承的实践逻辑
        四、课承之“学中育”:传承的理论逻辑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工匠精神视野下的工匠之师培养探析[J]. 董显辉.  职教论坛. 2018(02)
[2]工匠精神的“理性”基础及其职业教育实现路径[J]. 徐宏伟.  教育发展研究. 2018(01)
[3]回归传统:中国职业教育“再现代化”进路[J]. 路宝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7(08)
[4]工匠文化的周边及其核心展开:一种分析框架[J]. 潘天波.  民族艺术. 2017(01)
[5]现代学徒制中影响师傅带徒积极性的制约因素探析[J]. 吕玉曼,徐国庆.  职教论坛. 2017(04)
[6]高职教育发展现代学徒制的策略:基于现代性的分析[J]. 徐国庆.  江苏高教. 2017(01)
[7]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契机[J]. 唐锡海.  当代职业教育. 2016(12)
[8]中国古代学徒制的变迁[J]. 刘建新,于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34)
[9]《考工记》与中华工匠文化体系之建构——中华工匠文化体系研究系列之三[J]. 邹其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10]技术文化——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文化育人论[J]. 程宜康.  职教论坛. 2016(24)

博士论文
[1]职业教育技术性研究[D]. 唐锡海.天津大学 2014
[2]西方学徒制研究[D]. 关晶.华东师范大学 2010
[3]技术生存论[D]. 王能东.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中国古代制玉技术研究[D]. 孔富安.山西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近代北京学徒制度研究[D]. 谢会敏.河北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74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74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