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生: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问题反思与重构路径
发布时间:2021-05-06 16:47
课程体系是专业群课程建设的核心框架,直接影响专业群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当前,高职院校专业群存在课程定位认识不清、课程模块互相脱节、课程环境支持不够和课程组建逻辑单一等问题。基于共生理论视角,要实现高职专业群课程体系的重构,应从共生单元、共生关系、共生环境以及课程组建逻辑四个方面着手,构建平衡、稳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和而共生: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应然表征
(一)共生单元:独立课程的消解与重组
(二)共生关系:课程模块的互动与对话
(三)共生环境:课程环境的调整与平衡
二、集而不群: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审视
(一)课程定位认识不清
(二)课程模块互相脱节
(三)课程环境支持不够
(四)课程组建逻辑单一
三、从集群到共生: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策略
(一)重组课程模块,培育特色化共生单元
(二)构筑纵横交替的课程衔接体系,优化共生关系
(三)强化“群集课程”理念,重视共生环境的培育
(四)贯穿工作体系,转变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逻辑思考与行动框架[J]. 龚添妙,朱厚望. 教育与职业. 2019(07)
[2]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 石伟平,郝天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
[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反思与重构——基于功能结构主义的视角[J]. 张栋科.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1)
[4]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J]. 任占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9)
[5]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 赵敏,蔺海沣. 教育研究. 2016(12)
[6]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陈秀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02)
硕士论文
[1]共生理论视域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分析[D]. 彭婷.西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72277
【文章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2020,41(20)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和而共生: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应然表征
(一)共生单元:独立课程的消解与重组
(二)共生关系:课程模块的互动与对话
(三)共生环境:课程环境的调整与平衡
二、集而不群: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审视
(一)课程定位认识不清
(二)课程模块互相脱节
(三)课程环境支持不够
(四)课程组建逻辑单一
三、从集群到共生: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的创新策略
(一)重组课程模块,培育特色化共生单元
(二)构筑纵横交替的课程衔接体系,优化共生关系
(三)强化“群集课程”理念,重视共生环境的培育
(四)贯穿工作体系,转变课程体系的逻辑主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职院校一流专业建设的逻辑思考与行动框架[J]. 龚添妙,朱厚望. 教育与职业. 2019(07)
[2]产教深度融合 校企双元育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解读[J]. 石伟平,郝天聪.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9(07)
[3]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的行动逻辑反思与重构——基于功能结构主义的视角[J]. 张栋科. 教育发展研究. 2019(01)
[4]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J]. 任占营.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8(19)
[5]校本教研共同体建构:从“共存”走向“共生”[J]. 赵敏,蔺海沣. 教育研究. 2016(12)
[6]高职院校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J]. 陈秀珍.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5(02)
硕士论文
[1]共生理论视域下教师学习共同体分析[D]. 彭婷.西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72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172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