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与企业伙伴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4 05:56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但是,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如何寻找合作企业?与企业可以开展哪些领域的合作?怎样管理校企合作项目?这些关键问题正处于不断的实践与探索过程中,本文以伙伴关系的视角,关注高职院校如何有效地与企业合作,并逐步形成长效机制的规律。本文根据交易成本理论、资源依赖理论、社会网理论,通过文献、调查、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高职院校与企业伙伴关系建立的路径、伙伴关系的管理、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学校内部变革,以及校企合作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长效的校企合作需要高职院校自身的创新变革,以及政策、利益、感情机制的综合运用。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5B级教育分类2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所需的高技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图 3-2 专业设置的需求驱动模式资料来源:《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1需求驱动的第一要素是社会需求,表现为行业、企业对专业设置的选择导向作用,即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认可和评价因素;需求驱动的第二个要素称为个人需求,表现在学生心理对专业设置的牵引拉动作用,即学生个人对专业的选择与意愿因素。专业设置需要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个人需求结合起来考虑,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综合反馈调节,实现专业设置的需求驱动机制。2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发展的利益追求,使其“产品”(高技能人才、科研成果、服务项目等)被市场所认可和接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专业设置问题,它是高职院校实现其利益目标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过程(如图 3-3)需要将社会需求(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主)融入其中,即行业、企业从专业设置的前期信息调研,到专业开发中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再到专业实施中的教学直至最终的学生就业和质量评估都需要企业的
31图 3-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程序图资料来源: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1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4,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学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开放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 周建松. 高等教育研究. 2009(12)
[2]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 田敏. 教育与职业. 2009(32)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 李高峰. 成人教育. 2009(09)
[4]基于战略联盟的校企合作探讨[J]. 邓之宏,万守付,钟利红.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8)
[5]论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 喻忠恩.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2)
[6]论高职院校校友资源的综合利用[J]. 周鸣阳.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0)
[7]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 余祖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4)
[8]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 王文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2)
[9]发挥行业作用 凸显职教特色——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J]. 周凤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35)
[10]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校企合作关系的分析[J]. 霍丽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7)
博士论文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及其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研究[D]. 苏勇.吉林大学 2009
[2]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 马艳秋.吉林大学 2009
[3]企业间合作机理与信任关系构建研究[D]. 赵学礼.复旦大学 2008
[4]企业人力资本教育投资问题研究[D]. 尹建海.天津大学 2007
[5]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伙伴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潘文安.浙江大学 2007
[6]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 张宇.天津大学 2007
[7]供应链嵌入性结构及合作关系研究[D]. 艾上钢.武汉理工大学 2005
[8]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 叶芃.华中科技大学 2005
[9]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 肖化移.华东师范大学 2004
[10]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陈解放.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D]. 刘慧芬.上海交通大学 2009
[2]城市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研究[D]. 韩喜梅.大连理工大学 2008
[3]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 苏俊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产学研合作中的政策需求与政府作用研究[D]. 周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5]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 甘戈.苏州大学 2007
[6]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及绩效研究[D]. 李振祥.厦门大学 2007
[7]天津市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红.天津大学 2005
[8]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及对策研究[D]. 翟贵东.东北大学 2005
[9]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 彭新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10]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 谢勇旗.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5372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的5B级教育分类2因此,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面向社会所需的高技术、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图 3-2 专业设置的需求驱动模式资料来源:《论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驱动模式》1需求驱动的第一要素是社会需求,表现为行业、企业对专业设置的选择导向作用,即用人单位对专业的认可和评价因素;需求驱动的第二个要素称为个人需求,表现在学生心理对专业设置的牵引拉动作用,即学生个人对专业的选择与意愿因素。专业设置需要将社会需求与学生的个人需求结合起来考虑,通过劳动力市场的综合反馈调节,实现专业设置的需求驱动机制。2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自身发展的利益追求,使其“产品”(高技能人才、科研成果、服务项目等)被市场所认可和接收,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就是专业设置问题,它是高职院校实现其利益目标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过程(如图 3-3)需要将社会需求(以行业、企业的需求为主)融入其中,即行业、企业从专业设置的前期信息调研,到专业开发中软硬件资源的配置,再到专业实施中的教学直至最终的学生就业和质量评估都需要企业的
31图 3-3 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程序图资料来源: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1谢勇旗.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硕士论文,天津大学,2004,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态学视阈下的高职院校开放合作办学模式构建——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J]. 周建松. 高等教育研究. 2009(12)
[2]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启示[J]. 田敏. 教育与职业. 2009(32)
[3]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 李高峰. 成人教育. 2009(09)
[4]基于战略联盟的校企合作探讨[J]. 邓之宏,万守付,钟利红.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8)
[5]论校企合作中的政府角色[J]. 喻忠恩. 职业技术教育. 2009(22)
[6]论高职院校校友资源的综合利用[J]. 周鸣阳. 科技创新导报. 2009(20)
[7]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J]. 余祖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4)
[8]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 王文槿.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02)
[9]发挥行业作用 凸显职教特色——行业在职业教育中发挥作用的调研报告[J]. 周凤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35)
[10]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校企合作关系的分析[J]. 霍丽娟.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27)
博士论文
[1]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管理及其与供应链绩效关系的研究[D]. 苏勇.吉林大学 2009
[2]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 马艳秋.吉林大学 2009
[3]企业间合作机理与信任关系构建研究[D]. 赵学礼.复旦大学 2008
[4]企业人力资本教育投资问题研究[D]. 尹建海.天津大学 2007
[5]基于供应链整合的伙伴关系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 潘文安.浙江大学 2007
[6]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 张宇.天津大学 2007
[7]供应链嵌入性结构及合作关系研究[D]. 艾上钢.武汉理工大学 2005
[8]地方高校定位研究[D]. 叶芃.华中科技大学 2005
[9]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研究[D]. 肖化移.华东师范大学 2004
[10]合作教育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 陈解放.华东师范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D]. 刘慧芬.上海交通大学 2009
[2]城市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职能研究[D]. 韩喜梅.大连理工大学 2008
[3]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 苏俊玲.华东师范大学 2008
[4]产学研合作中的政策需求与政府作用研究[D]. 周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8
[5]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教育研究[D]. 甘戈.苏州大学 2007
[6]高职教育产学合作及绩效研究[D]. 李振祥.厦门大学 2007
[7]天津市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D]. 陈红.天津大学 2005
[8]我国产学研合作中政府作用及对策研究[D]. 翟贵东.东北大学 2005
[9]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 彭新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
[10]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研究[D]. 谢勇旗.天津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153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515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