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职生理论课课堂问题行为研究——以鄂尔多斯理工学校为例

发布时间:2024-05-16 00:54
  职业教育日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然而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实训条件的完善,办学模式的变革等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现状。目前鄂尔多斯地区职业院校生源数量萎缩,生源质量下降,教学实际中课堂问题行为成为中职教师职业压力的最大来源,严重困扰着教师及学校管理者,影响着教学质量及学校声誉。笔者以鄂尔多斯理工学校为例,采用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鄂尔多斯理工学校中专部的学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首先在大量的分析及访谈基础上,梳理了鄂尔多斯理工学校学生理论课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得出了课堂问题行为相对普遍的结论,并指出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持续时间长并且具有差异性。其次分析了其成因,并指出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五个影响因素。最后针对中职生理论课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提出了解决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学生自身需要正确认识课堂问题行为、重塑学习目标、加强自我管理。教师层面给出提高课堂管理能力,正确应用管理策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艺术;重视师德建设,关注师生关系三个层面。...

【文章页数】:4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
        一、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是制约中职教育蓬勃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境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助力中职生健康成长
        二、减少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提出课堂问题行为管理对策,提高教师管理能力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相关研究
        二、国外相关研究
    第四节 概念界定
        一、中职生
        二、课堂行为
        三、课堂问题行为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问卷调查法
            (三)访谈法
第二章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现状
    第一节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相对普遍
    第二节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持续时间较长
    第三节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存在差异性
第三章 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学生自身因素
        一、缺乏学习动机,学习目标错位
        二、学习基础差,缺乏学习策略
        三、自控力差,规则意识淡漠
        四、缺乏尊师重道意识
    第二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教师因素
        一、教学方法不当
        二、教学态度不认真
        三、课堂管理存在问题
        四、师生关系不融洽
        五、教师言行不当
    第三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学校因素
        一、各相关管理部门缺乏沟通
        二、学校管理方式方法缺乏策略
        三、课程设置还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四、班集体中不良风气较为盛行
    第四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家庭因素
        一、家庭结构的改变
        二、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
        三、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
    第五节 引发课堂问题行为的社会因素
        一、社会对中职生的认可度偏低
        二、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冲击
第四章 解决中职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节 对教师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正确运用管理策略
        二、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培养教学艺术
        三、重视师德建设,关注师生关系
    第二节 对学生的建议
        一、正视自己的课堂问题行为,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确立学习目标,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三、加强学生自我管理,提高学生课堂参与
    第三节 对学校的建议
        一、发挥班主任的积极作用
        二、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三、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
        四、更科学地设置课程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9744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9744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b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