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职业主义教育嬗变与启示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职业主义教育嬗变与启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新职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然后逐步波及到美国、德国、加拿大乃至全世界,成为此后引领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的重要理念。新职业主义是相对于过去狭隘的、针对某一具体工作进行技能训练的旧职业主义所提出的。根据时代发展需要,新职业主义对职业教育的一些带有根本性地问题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成为职业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英国新职业主义教育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为解决经济危机带来的较高的青年失业率问题。20世纪80年代,美国结合本国教育实践,对英国新职业主义教育进行继承与发展,形成指导美国生涯与技术教育改革运动的重要理念,随后加拿大、德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也进行了相应的职业教育改革。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研究,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和世纪之交时曾一度达到它的顶峰。东西方学者结合不同的时代背景对这一问题进行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此同时,各国决策者纷纷投入对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实践与改革中。新职业主义教育之所以受到各国职业教育决策者的重视,是因为新职业主义教育与以往职业教育理论的区别不仅因为所处时代特征不同,更为重要的是新职业主义教育在职业观、人才观、课程观以及教学观等方面的新思考与新变化。在各国职业教育的政策法案与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新职业主义教育的一些基本主张。在这些实践中值得借鉴的包括:在情景化教学中整合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整合中学与中学后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从中等向高等层次的衔接;整合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实现职业教育课程的“理实一体化”以及培养核心能力,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世界等。对新职业主义教育进行纵向历史梳理与横向跨国比较,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新职业主义教育理念及其未来变化。并在新职业主义教育理论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前提假设,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章是绪论。此部分主要介绍选题缘由,综述和分析已有相关研究资料和文献,界定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相关核心概念,明确研究范围,阐明研究思路与方法。第二章是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历史嬗变。新职业主义教育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的英国,后又影响美国等发达国家。到目前为止已发展将近四十年之久,在不同的时代特征下新职业主义教育发展的主要特征各不相同。本部分主要梳理与阐释新职业主义教育在不同时代特征下人才观、课程观与教学观的变化与各国教育发展实践的表现。第三章是新职业主义教育跨国之间横向比较分析。新职业主义教育基本内涵、课程改革、教学举措在各国的异同比较。本部分主要从横向跨国之间,就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基本内涵、课程改革与教学举措等具体问题比较总结各国新职业主义教育相同与不同之处,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第四章是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基于对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纵向梳理与横向的国别比较分析,总结新职业主义教育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意义,并试图回到职业教育原点,以期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提出前提假设。
【关键词】:新职业主义教育 核心能力 现代职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719.1
【目录】:
- 内容摘要6-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绪论15-3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15-17
- 一、世界经济发展和工作性质结构变化的需要15-16
- 二、我国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诉求的需要16
- 三、新职业主义教育研究进行全面总结的需要16-17
- 第二节 文献综述17-29
- 一、新职业主义内涵的研究与启示17-20
- 二、新职业主义教育发展的研究与启示20-24
- 三、新职业主义教育内容的研究与启示24-29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29-30
- 一、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界定29-30
- 二、核心能力的界定30
- 三、现代职业教育的界定30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30-34
- 一、研究思路30-32
- 二、研究方法32
- 三、研究对象32-34
- 第二章 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历史嬗变34-56
- 第一节 失业问题导向期——关注可迁移能力培养34-40
- 一、失业问题导向期的发展背景34-36
- 二、失业问题导向期的发展特征36-39
- 三、失业问题导向期的发展结果39-40
- 第二节 技术革新导向期——加强理论知识教学40-46
- 一、技术革新导向期的发展背景40-42
- 二、技术革新导向期的发展特征42-45
- 三、技术革新导向期的发展结果45-46
- 第三节 个人生涯导向期——设计个性化教学方案46-53
- 一、个人生涯导向期的发展背景46-48
- 二、个人生涯导向期的发展特征48-52
- 三、个人生涯导向期的发展结果52-53
- 第四节 各时期新职业主义教育发展变化总结53-56
- 一、新职业主义教育的人才观53-54
- 二、新职业主义教育的课程观54-55
- 三、新职业主义教育的教学观55-56
- 第三章 新职业主义教育在各国家的发展实践56-84
- 第一节 英国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发展实践56-62
- 一、政府牵头进行职业教育改革56-58
- 二、加强核心技能的培养58
- 三、建立国家资格证书框架体系58-60
- 四、积极开展学分认证与转换60-62
- 第二节 美国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发展实践62-69
- 一、整合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62-64
- 二、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64-67
- 三、加强核心技能的培养67-68
- 四、整合中学与中学后教育68
- 五、实施工作本位学习68-69
- 第三节 德国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发展实践69-71
- 一、整合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69-70
- 二、实施学习领域课程模式70-71
- 三、制定职业资格框架与学分体系71
- 四、开展工业4.0战略方针71
- 第四节 加拿大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发展实践71-75
- 一、整合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72-73
- 二、加强关键能力的培养73
- 三、实施能力本位课程73-74
- 四、实行技术准备计划74-75
- 五、推行青年学徒计划75
- 第五节 跨国之间新职业主义教育的比较75-84
- 一、新职业主义教育基本内涵在各国的异同比较76-78
- 二、新职业主义教育课程改革在各国的异同比较78-80
- 三、新职业主义教育教学举措在各国的异同比较80-84
- 第四章 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经验与启示84-91
- 第一节 新职业主义教育的现实审思84-87
- 一、面向范围更为宽广的岗位群进行人才培养84
- 二、加强理论知识与关键能力的教学84-85
- 三、个体生涯发展的角度进行设计85-86
- 四、实现与普通教育同等的地位86-87
- 第二节 新职业主义教育的启示87-91
- 一、职业教育的本质是关注个体的生涯发展87-88
- 二、职业教育要面向通用型人才培养88-89
- 三、职业教育要重视核心能力培养89
- 四、职业教育要重视学习者的综合素养89-91
- 结语91-94
- 参考文献94-101
- 后记101-102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10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菊先;教育发展研究之反思[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04期
2 本刊记者;;《教育发展研究》编者与读者恳谈会纪要[J];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17期
3 ;《北京新农村建设和高职教育发展研究》课题在我院开题[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2009-2010年福建教育发展研究蓝皮书》将出版[J];教育评论;2010年05期
5 应畏之;对《教育发展研究》的期望[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8期
6 翁伟斌;变中求进 应对挑战──《教育发展研究》编者、读者、作者恳谈会综述[J];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11期
7 王祚;评《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熊庆年;提炼特色 拓展境界[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12期
9 赵文华;引领潮流 追求卓越——祝愿《教育发展研究》越办越好[J];教育发展研究;2004年01期
10 陈明敏;;“以县为主”新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丽芳;;基于生态位视角的高职教育发展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宏志;;人才资源配置与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启示[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3 姚红;;岳阳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4 刘小芳;;教育寻租视野下的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内外专家畅议南京教育“解放思想、创新发展”[N];南京日报;2008年
2 曾天山;加强西部人才和教育发展研究[N];中国教育报;2011年
3 记者 张莎;中俄青少年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渝挂牌[N];重庆日报;2012年
4 司尔齐;深化体制改革 促进教育公平[N];南方日报;2007年
5 张立君 本报记者 苏红玫;江城教育:探路“和谐普惠”[N];吉林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李可孝 通讯员 陈德亭;临淄:倾力构建高效优质教育[N];淄博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李欣瑶;中职教育:就业教育的别样风景[N];甘肃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温红彦;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赋予教育新使命[N];人民日报;2002年
9 李海亮;教育廉政建设国际研讨会召开[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孙刚 刘耀辉;教育是科学 科学办教育[N];天津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余远方;教育多元供给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冯国平;跨国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高志良;19世纪中后期英国科技教育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宇;新职业主义教育嬗变与启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2 王晓庆;倡导与力行—近代欧美留学生女子教育观及实践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解静静;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与有效路径[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陆文红;小学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文娜;基于人才结构与农业结构相适应的吉林省高职教育发展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6 侍海艳;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与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黄坤;教育科研背景下的教育专家与中小学教师合作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张涵;中美EMBA教育比较[D];厦门大学;2008年
9 朱金兰;中美职业技术教师教育者的特征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10 孟蕴华;高职“订单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新职业主义教育嬗变与启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641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46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