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田径运动对学前儿童身体机能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趣味田径运动对学前儿童身体机能的影响
【摘要】:文章主要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法以及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选取陕西省榆林市与延安市区幼儿园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表明,趣味田径运动对学前儿童身体机能方面的影响与关系。科学合理的小强度趣味田径运动,对学龄前儿童的身体机能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分类号】:G613.7
【正文快照】: 刘佳,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体育系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所谓的趣味田径运动,起源于德国,趣味田径运动主要是根据少儿的心理、生理、年龄段特征设计的具有娱乐性的,趣味性很强的,区别于传统田径运动的形式与项目,并且设计有相应的体育器材与之相配套,使孩子们能够不受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焦现伟;尚晓华;;将趣味田径引入初中体育课的实验研究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2 钱亢;;让趣味田径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J];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健美操教学中的即时反馈强化控制模式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2 石磊,王勇;面向21世纪构建新的高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3 佟玉永;“三维体育”教学法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窦毅;对鞍山市与铁岭市老年体育现状的对比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5 温安生,成守允,肖成兵;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高校体育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3年01期
6 毕荣华;;现代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误区及其困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子虎;;浅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新课程改革[J];办公自动化;2009年22期
8 赵芳,吴中量;对高校女生试行软式排球简易规则的教学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李慧林;河南省城乡中小学生体质、体育知识的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年05期
10 高军,郄捍烈;对我国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中国竞技体育区域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张平;论中国高等院校竞技运动的驱动机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3 谭朕斌;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及发展特征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4 章碧玉;中国青少年田径远度跳跃项目选材和训练方法学体系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5 姚蕾;体育隐蔽课程论——体育隐蔽课程体系的理论构建[D];北京体育大学;2000年
6 王华倬;论我国近现代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发展演变及其历史经验[D];北京体育大学;2003年
7 牟华明;血管外膜介导的血管重构及功能异常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朱守林;室内空调设备舒适性自然风模拟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一军;新中国60年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苏彬;现阶段唐山市区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丁影影;国际田联少儿趣味田径项目在山东省小学体育课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盼盼;对中国小学推广《国际田联少儿田径》项目现状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5 王国鹏;上海市体育与健身课程与美国SPARK课程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言芝;B型主动脉夹层血液流动数值模拟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7 李本珊;乳腺增生病与月相变化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郭桂村;河南省国家级贫困县普通高中学校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戴天骄;哈尔滨体育学院啦啦操课程的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1年
10 颜献忠;湖南省篮球运动发展的社会环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洪潭;娱乐及娱乐体育基本理论之研究(论文提纲)[J];体育与科学;1993年03期
2 曲宗湖 ,刘绍曾 ,王凯珍;全国“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论文报告会综述[J];中国学校体育;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庆春;;也谈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J];教育探索;2011年01期
2 吴育红;;我国学前儿童交往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14期
3 赵丽敏;;关于学前儿童民族舞蹈教育的价值探寻及规范路径[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4 玉海素;;关于流动学前儿童家园合作现状的思考——透过教师关于流动学前儿童的访谈[J];成功(教育);2013年08期
5 张晓燕;学前儿童钢琴教学中想象与联想的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6 房玉辰;浅析学前儿童绘画构图的指导方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杜军;学前儿童的游戏活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8 周可馨;;学前儿童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有效策略[J];文教资料;2014年10期
9 一笑;;解析学前儿童“自私”行为[J];家教指南;2006年02期
10 刘妮;;学前儿童应养成正确书写的习惯[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采;;夸美纽斯论学前儿童智慧的发展[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2 成子娟;陈钳笙;刘李婉玲;伍瑞颜;胡婉姗;;香港入学前儿童的真实计算能力[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3 方荟;王美芳;邢晓沛;;学前儿童父母的教养压力与严厉管教的关系[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4 赵明旭;张丽锦;;当艺术与科学相撞时:学前儿童对生物概念的认知[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曹仁艳;王美芳;孙丹;闫秀梅;;学前儿童身体攻击与关系攻击的性别差异信念[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张爱荣;;学前儿童自律行为与母亲自律行为的关系(英文)[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7 丛中;;睡眠心理[A];睡眠医学与精神卫生研讨会(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50分会场)论文汇编[C];2005年
8 曾守锤;李其维;;学前儿童对真实与想象的互动性事件的现实性监测的发展变化[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董会芹;张文新;;学前儿童对疾病起源的认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冯申禁;宋钧;佟乐泉;;学前儿童词汇理解发展初探[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吕蕾;205所学前儿童看护点被取缔[N];上海法治报;2012年
2 记者 夏禾;今年将建学前儿童看护点[N];苏州日报;2013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柳文;“公建民营”普惠学前儿童[N];安徽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张鹏;学前儿童阅读自有其规律[N];文汇报;2013年
5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N];黄冈日报;2009年
6 记者 潘良蕾;儿童看护点相关规定亟待完善[N];联合时报;2010年
7 黄冈市实验幼儿园 王芬;重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N];黄冈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张晓晶;应试“战车”开进幼儿园 学前儿童也需“减负”[N];经济参考报;2008年
9 邱新灵 博乐市第二幼儿园;家长如何对待学前儿童的说谎行为[N];博尔塔拉报(汉);2012年
10 记者 陈醉 报道组 于玲玲 章燕飞;鄞州幼儿园逐步转公[N];浙江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曾守锤;学前儿童现实性监测发展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林慧;学前儿童图画故事书阅读理解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航;学前儿童情绪伪装的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邓小平;教师行为、亲子互动与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赵一仑;拓扑占优[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晓萍;学前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慧妍;学前儿童理解和使用地图能力的发展及教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杜青芬;回归生活的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李妹;中国传统家训中的学前儿童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耿柳娜;学前儿童生物性因果认知的发展——对“人为不介入原理”的理解[D];河北大学;2001年
5 田栋天;我国学前儿童亲职教育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立龙;学前儿童数学互动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彭淑娜;比较和语言名称对学前儿童类概念形成的作用[D];河南大学;2012年
8 方荟;父母体罚的代际传递:学前儿童气质的调节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9 张彩霞;电视媒体对学前儿童社会化的影响[D];山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李小蒙;家长运用图书馆资源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282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282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