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2-27 13:33

  本文关键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 出处:《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幼儿 社会适应能力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研究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左启华修订的《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及自编《家庭情况问卷》,对市内4所幼儿园527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幼儿社会适应能力高常及优秀25.3%,正常68.9%,边缘状态4.7%,轻度低下1.1%。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有影响的因素为父母文化水平、父母管教态度和婚姻关系。结论开展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筛查,及早发现问题非常必要;良好的教养方法和家庭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社会适应能力。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ability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Methods the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527 kindergartens in 4 kindergartens in the city were investigated by Zuo Qihua revised social life energy scale for children and self compiled Family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ability of young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is high and 25.3%, 68.9% of normal, 4.7% in marginal state and 1.1% in mild low.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bility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tion are the level of parents' culture, the attitude of parental manag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marriage. Conclusion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carry out the screening of children's social adaptability and find out problems early. Good upbringing and family environment are helpful to improve children's social adaptability.
【作者单位】: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
【分类号】:G615.5
【正文快照】: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适应能力作为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解本地区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现况及其相关因素,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发展,2003年12月对市内4所幼儿园的527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及其影响因素做了调查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民洁,李宝林,陶秋云;儿童适应行为能力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年02期

2 卢莉颖,闫承生,蒋燕清,李进华;不良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9年04期

3 王亚萍,周芳,王莉,杨春兰,朱瑾,何菲,金秀萍,刘晓花,杨娟;628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2期

4 刘晓瑛,宋媛,徐勤华,黄英,叶炎林,冯梅珍;苏州市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5 张凤,周方,坂田宪治;中日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跨文化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大为,张骠;多动安口服液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40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3期

2 杨平;周yN;;多种教学方法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卞国琴;吴曼丽;;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心理护理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刘寰忠,刘晓林,李晓驷;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50例临床资料分析[J];安徽医学;2003年06期

5 刘苓;Tourette综合征患儿家庭精神环境与气质特征分析[J];安徽医学;2004年03期

6 赵永华;戴福强;蒋秀兰;王凌云;;1212例儿童青少年精神障碍首诊资料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4期

7 张筠;临床按摩应注重对患者心理状态的调节[J];按摩与导引;2003年06期

8 田雨海;魏锦峰;;按摩配合心理安慰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倍增[J];按摩与导引;2007年05期

9 夏志华;;恶性肿瘤的心理治疗[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颜顺荣;高文贤;孙荣;;脑卒中后抑郁的综合康复训练[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梁卫兰;;儿童语言发展与评价[A];儿童营养保健高级培训班资料[C];2005年

2 董作华;魏惠香;董薇;;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焦虑的相关研究[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蓓;王静;程曼;;肾穿刺患者术前心理干预及护理对策[A];河南省外科创伤及灾难救治专科知识培训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张越;李秋娟;刘岩;;个性化全程心理干预对流行性腮腺炎并发症的影响[A];吉林省护理学会2008学术年会暨护理技能培训班论文汇编[C];2008年

5 狄小华;顾则鸣;;对人性的犯罪学思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狄小华;;未成年人发展的动力学研究[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7 狄小华;顾则鸣;;对人性的犯罪学思考[A];犯罪学论丛(第三卷)[C];2005年

8 刘晓玲;李强;;心理干预对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影响[A];2009年世界肿瘤介入学术大会汇编[C];2009年

9 李诺;刘振寰;;中医对自闭症的认识及治疗现状[A];中国针灸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上集)[C];2009年

10 刘振寰;;儿童遗传代谢疾病的康复治疗[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丽波;医院管理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施炳龙;身心应激大鼠胃肠动力及免疫功能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刘文;3~9岁儿童气质发展及其与个性相关因素关系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任弘;体质研究中人体适应能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5 池霞;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动物模型[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潘毅;心理应激人群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常见证型计量诊断的初步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胡克祖;3~6岁幼儿好奇心结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5年

8 戴忠信;外语言语交际能力形成过程:个体体验理论视角[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纪水;儿童孤独症临床特征与细胞免疫、HCMV感染、5-HTT-VNTR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刘刚;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詹明心;抽动障碍儿童依恋和家庭特点的对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郭萌;血清γ-氨基丁酸水平及GABRA4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孤独症的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刘胜利;慢性愤怒应激对大鼠脑老化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4 王杨;针灸经筋结点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龙云;以艺术疗法为主的预防戒毒后复吸的综合干预模式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清伟;女性腺性膀胱炎焦虑和抑郁状况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任路忠;铜陵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行为的流行病学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1年

8 张学军;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心理健康、创造性、未来成就能力的相关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9 靳宏;幼儿通道转换效应的内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10 周德平;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社会的综合相关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关于儿童心理行为发育基本应用量表的建议[J];中华儿童保健杂志;1997年03期

2 王亚萍,周芳,王莉,杨春兰,朱瑾,何菲,金秀萍,刘晓花,杨娟;628名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0年02期

3 姚树桥;适应行为量表及其在精神科的应用[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89年03期

4 王民洁,李宝林,陶秋云;适应行为量表的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7年01期

5 周世杰,王和平,程灶火;不同经济文化地区学龄儿童适应行为的比较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1996年03期

6 邱景华,陶国泰,于n,

本文编号:1341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341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a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