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目标模式——基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角度
[Abstract]:The objective mod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the first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etical school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oal movement. Based on the research on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kindergarten curriculum, aiming to enable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workers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o look dialectically a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goal model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分类号】:G6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汪霞;国外几种课程编制的方法、程序及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199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尚达;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生主体性发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2 鲁捷;;透视4R理论在中职体育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价值[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余华银;宋马林;;互动式教学:培养统计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段兆兵;;双向适应:渐进式课程改革的可行性路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肖迎春;;试析隐蔽课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张蕊;;浅析《泰勒原理》产生的背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7 卓江华;;如何创造优秀的课堂教学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8 李丹;;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贺佩蓉;;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综述[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10 朱福胜;王郢;;积极开发地方课程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2 陈忠勇;;开发和利用隐性课程 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A];毕节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讨会文章选集[C];2006年
3 张朝珍;;论教师教学决策思想的历史嬗变及启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储琼;;利用海洋水族馆科普资源开发科技教育课程的探索[A];探索科技创新人才成才之路[C];2010年
5 刘大鹏;赵艳;;案例教学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的应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6 单娜娜;魏焕萍;徐忠伟;刘磊;张旭;张玲;田颖川;;高素质适用型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A];第二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陈雅先;;略论视唱练耳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余红霞;;探析建构主义音乐教学理论与实践[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施冰芸;;科技翻译课程范式构建——现代与后现代的融合与超越[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张菀心;;对我国“双语教学热”低龄化现象的冷思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史大胜;美国儿童早期阅读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雷冬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预期目标的偏离与调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成智;艰难的规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刚;语文教育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宋秋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学论本土化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翠冉;黑龙江省普通高中选修Ⅰ课程实施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迪;试论情境型试卷——高考语文试卷的实用性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艳龙;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鉴赏试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进;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足球专项课培养方案改革的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5 张珍;高中语文阅读评价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艳;概念图在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中的应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严艳琳;高中新课程四要素耦合评价的探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施俊天;高师本科景观设计专业方向课程体系的设置与整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鲍伟;我校“课内外一体化”篮球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张洁静;流行歌曲:一种重要的语文课程资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霞;论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2 杨丽娟;幼儿园课程“生活化”小议——对大班主题活动“茶”的实践与反思[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3 王瑞华;;参与式农村评价理论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4 杨世蘅;;幼儿园课程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年00期
5 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审议[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6 郑三元;论幼儿园课程的本质[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7 “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组 ,高敬;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现状调查报告[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蔡红梅;20世纪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苏贵民;论幼儿园课程理论的研究范围[J];学前教育研究;2005年05期
10 张国平;;浅议幼儿园课程管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2 俞丽丽;;开发和利用有效资源,整合于幼儿园课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上海卷)[C];2010年
3 王春燕;;打造中国人自己的幼儿园课程——以陈鹤琴为代表的幼儿园课程变革为例[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4 胡红;;将生态教育纳入幼儿园课程建设中[A];整合科普资源 优化科教环境——第十五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论文征集活动论文汇编[C];2007年
5 孔庆红;崔冰;;“好爸爸爱心志愿团”——拓展幼儿园课程的新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4)[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夏;走向共生的生活化课程[N];中国教师报;2011年
2 宋芳 郝桂梅;浅议幼儿园课程改革[N];山西经济日报;2004年
3 施煜文;幼儿园课程的脸[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西北师范大学 李晓梅;加强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四点建议[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如皋市教育局 杜雪美;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幼儿园课程之中[N];江苏教育报;2013年
6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虞永平;幼儿园课程改革路向何方[N];中国教育报;2014年
7 山东省高密市康成幼儿园 马艳华 王海燕;幼儿园课程怎样才能生活化[N];中国教育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张婷;好课程应容易被运用[N];中国教育报;2009年
9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管旅华;编辑要做好“两广总督”[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10 记者 李新雄;幼儿园课程创新教材在我区受欢迎[N];广西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邱瑜;论幼儿园课程的诊断与改进[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于冬青;走向生活世界的幼儿园课程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张丽莉;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在我国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的可行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鑫;生态学视角下幼儿园课程实践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晓梅;基于民族地区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琼;新知识观及其对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启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怡;幼儿园课程整合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杨冬梅;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幼儿园课程方案之比较[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梁燕颜;试论幼儿发展为本的幼儿园课程改革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徐琼霞;新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理性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孟丽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史审视[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姚林林;幼儿园课程建设现存问题之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231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323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