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进行幼儿教育科学研究不可缺失的品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曾美玲;周春艳;唐福华;;关于教育研究的科学精神思考[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欣;;高校科研现状及制度分析[J];文教资料;2007年27期
2 王波;黄小珊;;高校图书管理员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赛玲;初中科学教材中科学精神的静态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国建;论科学精神的层次[J];江汉论坛;2003年03期
2 王伟廉;从实践的视角看高等教育研究应如何创新[J];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3 朱向东 ,刘书生;学术行政化之流弊[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谈炳和,樊富珉;崇尚科学理性 树立科学精神[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8年03期
5 严春友;现代学术制度的漏洞[J];学术界;2003年06期
6 曹南燕;论科学的“祛利性”[J];哲学研究;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丽英;;论怀疑精神及其培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2 建一;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J];云南教育(继续教育版);2005年06期
3 孙玉忠;科学的真理溯求与科学精神[J];北方论丛;2003年04期
4 刘淑蕊;浅谈科学精神及其对青少年的培养[J];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05期
5 本刊编辑部;从小就要培养科学精神[J];少儿科技;2004年01期
6 毛天祥;我们应该如何拿来西方的怀疑精神[J];内蒙古教育;2005年06期
7 王忠武;科学精神与社会进步[J];社会科学;1992年05期
8 ;周光召谈科学精神七要点[J];科学课;2000年04期
9 庄燕;对科学精神的认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孟进;物理教学中的科学精神教育[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醒民;;关于科学精神研究的几个问题[A];2002年全国自然辩证法学术发展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唐晓峰;;科学精神发展需要条件[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1:我国科技发展的文化基础[C];2007年
3 陈敬燮;;西部开发与科学精神建设[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王庆英;;弘扬邓小平的科学精神[A];“邓小平理论与21世纪中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安会茹;;重塑科学精神,走出迷信误区[A];校园拒绝邪教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反邪教协会第六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6 高湘泽;;树立科学精神是国民素质建设的根本任务[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李建峰;;弘扬科学精神应从科技界做起[A];第八次哈尔滨“科技进步与当代世界发展”全国中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良林;;人文与科学精神在广告符号中的走向[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杨金山;;徐霞客与科学精神[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靳旭;;在博物馆科普工作中传播科学精神[A];以人为本促进科普场馆协调和持续发展——2004年中国自然博物馆协会海南研讨会论文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涛;科学精神内涵初探[N];中国教育报;2002年
2 宋北辰(江苏省科协);科学精神刍议[N];科技日报;2000年
3 ;科学精神的本质是什么?[N];西藏日报;2001年
4 李锐锋;科学精神的本质[N];光明日报;2002年
5 市委副秘书长、市科协主席 夏吾勇;与少年儿童谈科学精神[N];鞍山日报 ;2005年
6 王文忠;迷信与科学精神的心理学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5年
7 李大光;科学精神到底是什么?[N];科学时报;2001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金吾伦;解析科学精神的内涵(上)[N];大众科技报;2002年
9 罗长青;试论科学精神及其培养[N];光明日报;2001年
10 陈晓红;强化科学精神宣传[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乔延鹏;自由、理性与创新[D];吉林大学;2005年
2 秦元海;论科学精神[D];复旦大学;2006年
3 刘子贵;论“两种文化”矛盾与人文精神的构建[D];吉林大学;2006年
4 侯新杰;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史建桥;《天问》的思想内容与结构特征[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雄平;文学理论的现代性追求(1928-1936)[D];暨南大学;2006年
7 刘合行;论道德的文化价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林坚;论科技传播中的信息选择[D];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
9 娄伟;我国技术创新传播的问题与对策[D];中国人民大学;2003年
10 童恒萍;墨家与中国古代科技思想[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冬双;对当代中国科学精神的合理性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现勇;论科学精神的人文复归[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牛子宏;论毛泽东的科学精神[D];河南大学;2002年
4 颜丙峰;论科学精神的缺失与现代教育的反思[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杨涛;论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科学精神的缺失及重建[D];河南大学;2004年
6 朱红梅;当代中国科学精神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智君;化学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周晓霞;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刘汉辉;论科学精神与民族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冯光辉;让实验导引理论[D];山西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5749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574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