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5 19:03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学前教育改革中,关注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强调幼儿的感受和体验,突出幼儿的个性化和社会性的发展,推广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混龄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活动,符合这一改革要求。目前,我省部分幼儿园已经意识到了混龄区域活动的作用,并积极探索实践。在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中,环境的布置,制度的规范,材料的投放,活动的频次,教师的专业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它们是一种什么情况呢?其中存在哪些问题呢?应该如何提高混龄区域活动的效率呢?对此,笔者选取了山东省的十所幼儿园为样本园,采用观察法、文献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幼儿园的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混龄区域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选题目的和选题意义,对国内外混龄区域活动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阐述了混龄区域活动的概念和特点,并探讨了混龄区域活动的价值。第三部分:陈述了山东省十所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笔者通过观察法,访谈法对样本园中活动范围的设置,活动的开展,教师对活动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阐述。第四部分:提出当前混龄区域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其中包括:对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视不够,混龄区域活动的环境空间布局不合理,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准备不健全,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不规范,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不专业,混龄区域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第五部分:提出完善混龄区域活动质量的建议和策略。主要包括:树立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理念,正确认知混龄区域活动的价值,创设科学的混龄区域环境,规范混龄区域活动的过程,提升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建立完善的混龄区域活动评价体系。
【关键词】:混龄区域活动 现状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3.7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绪论11-19
  • 一、选题理由11-12
  • (一)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11
  • (二)丰富幼儿园的活动种类11
  • (三)符合国家的政策要求11-12
  • (四)契合国内外混龄教育的趋势12
  • (五)现行研究不足12
  • 二、研究目的12-13
  • 三、研究意义13
  • (一)理论意义13
  • (二)实践意义13
  • 四、文献综述13-17
  • (一)区域活动的相关研究13-15
  • (二)混龄教育的相关研究15-16
  • (三)混龄区域活动的研究16-17
  • (四)简评17
  • 五、研究方法17-18
  • (一)文献法17
  • (二)观察法17-18
  • (三)访谈法18
  • 六、研究的创新点18-19
  • 第一章 混龄区域活动概述19-25
  • 一、混龄区域活动的相关概念19-20
  • (一)区域活动19
  • (二)混龄教育19-20
  • (三)混龄区域活动20
  • 二、混龄区域活动的特点20-22
  • (一)开放性20-21
  • (二)社会性21
  • (三)动态性21
  • (四)层次性21-22
  • (五)自主性22
  • (六)探索性22
  • 三、混龄区域活动的价值22-25
  • (一)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22-23
  • (二)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23-24
  • (三)丰富幼儿园的活动种类24-25
  • 第二章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25-33
  • 一、幼儿教师对混龄区域活动的认知情况25-27
  • (一)幼儿教师对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25-26
  • (二)幼儿教师参与混龄区域活动教研的频率26-27
  • (三)幼儿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定位27
  • 二、混龄区域活动的环境设置情况27-29
  • (一)开展混龄活动的区域状况28
  • (二)混龄区域活动材料的配备状况28-29
  • (三)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更新状况29
  • 三、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情况29-33
  • (一)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形式29-30
  • (二)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频率30
  • (三)混龄区域活动的持续时间30-33
  • 第三章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3-43
  • 一、对混龄区域活动的重视度不够33-34
  • (一)幼儿园对混龄区域活动的开展不够重视33
  • (二)教师对混龄区域活动的认识不足33-34
  • 二、混龄区域活动的空间布局不合理34-35
  • (一)区域空间密度偏小34
  • (二)区域环境更新变化不及时34-35
  • (三)区域空间布局不科学35
  • 三、混龄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不健全35-37
  • (一)材料投放不丰富35-36
  • (二)投放的材料缺少探究性36
  • (三)材料不能及时更新36-37
  • 四、混龄区域活动的组织不规范37-38
  • (一)活动规则不完善37
  • (二)幼儿出现偏区问题37-38
  • (三)大跨度混龄区域活动较多38
  • 五、混龄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能力不足38-40
  • (一)教师在混龄区域中没有明确的角色定位38-39
  • (二)教师把握不准幼儿混龄区域活动的介入时机39
  • (三)教师对幼儿的控制倾向严重39-40
  • 六、混龄区域活动的评价体系不完善40-43
  • (一)评价制度不健全40
  • (二)评价方法不规范40-41
  • (三)评价内容不全面41-43
  • 第四章 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有效策略43-55
  • 一、树立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理念,正确认知混龄区域活动的价值43-44
  • (一)深刻领会国家学前教育的政策43
  • (二)正确认识混龄区域活动的价值43-44
  • (三)树立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理念44
  • 二、创设科学的混龄区域环境44-47
  • (一)保障混龄区域活动的空间密度45
  • (二)重视混龄区域活动的空间布局45-46
  • (三)生成动态变化的混龄区域活动环境46
  • (四)建立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心理环境46-47
  • 三、提供适宜的混龄区域活动材料47-48
  • (一)提供适宜数量的混龄区域活动材料47
  • (二)丰富混龄区域活动的材料种类47
  • (三)注意混龄区域活动材料的层次性47-48
  • (四)突出混龄区域活动材料的探究性48
  • (五)生成混龄区域活动材料的动态性48
  • 四、组织规范的混龄区域活动过程48-49
  • (一)完善活动中的规则48-49
  • (二)正确对待幼儿的偏区问题49
  • (三)合理选择大跨度混龄和小跨度混龄区域活动49
  • 五、提高幼儿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指导能力49-53
  • (一)准确定位教师在混龄区域活动中的角色50
  • (二)明确教师介入的必要性50-51
  • (三)把握教师介入的时机51
  • (四)确定教师介入的方法策略51-53
  • 六、创建科学的混龄区域活动评价体系53-55
  • (一)制定健全的评价制度53
  •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53
  • (三)拓展丰富的评价内容53-55
  • 结语55-56
  • 注释56-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6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60-61
  • 致谢61

  本文关键词:幼儿园混龄区域活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83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83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6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