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7 20:07

  本文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 出处:《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金融危机 全要素生产率


【摘要】:文章利用1998年-2013年工业企业数据库计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使用双重倍分法来分离国内政策影响,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真实影响。
[Abstract]:By using the industrial enterprise database of 1998 - 2013 , the whole factor productivity is calculated ,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omestic policy is separated by double time division method , and the real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is on the whole factor productivity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s analyzed .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分类号】:F224;F273;F831.59
【正文快照】: 一、引言本文利用1998年~2013年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研究了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贸易部门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所受到的冲击影响。二、研究综述许多学者将全球经济失衡视为导致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自二战以来,全球经济至少发生了五次类似的失衡,而美国一直处于失衡的中心位置(中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贺胜兵;周华蓉;;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有和私营工业企业TFP增长的比较研究[J];系统工程;2014年08期

2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晓晶;汤铎铎;林跃勤;;全球失衡、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的复苏[J];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3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4 姚洋;非国有经济成分对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J];经济研究;1998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雨泽;;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对中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8期

2 张天华;董志强;许华杰;;大城市的企业资源配置效率更高吗?——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7年04期

3 蔡兴;肖翔;;人力资本、国际分工新形态与全球失衡[J];经济科学;2017年03期

4 王晓娆;李红阳;;不同执行部门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美比较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17年06期

5 赵文生;刘树林;;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联动研究——基于货币稀释理论[J];国际金融研究;2017年06期

6 周代数;朱明亮;;R&D投入强度、R&D人员规模对创新绩效的影响[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5期

7 吕越;吕云龙;包群;;融资约束与企业增加值贸易——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微观证据[J];金融研究;2017年05期

8 关雪凌;于鹏;赵尹铭;;金砖国家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基础与战略[J];亚太经济;2017年03期

9 陈丽娴;沈鸿;;制造业服务化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和要素结构——基于上市公司数据的PSM-DID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7年05期

10 王立威;周鹏;;卖空对企业创新产出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17年0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俊霖;;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差异研究——基于2008年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J];经济经纬;2012年03期

2 马荣;;中国国有企业效率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分解因素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2期

3 田银华;贺胜兵;胡石其;;环境约束下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再估算:1998—2008[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1期

4 杨俊;邵汉华;;环境约束下的中国工业增长状况研究——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09期

5 张晓晶;;中国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未来走势与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8年10期

6 王兵;颜鹏飞;;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东亚经济增长——基于APEC视角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7 夏立军,方轶强;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8 郑京海;刘小玄;Arne Bigsten;;1980—1994期间中国国有企业的效率、技术进步和最佳实践[J];经济学(季刊);2002年02期

9 姚洋,章奇;中国工业企业技术效率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10期

10 何洁;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工业部门外溢效应的进一步精确量化[J];世界经济;2000年1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相关报道[J];人才开发;2009年02期

2 ;“转危为机”的底蕴[J];21世纪商业评论;2009年01期

3 杨宜勇;池振合;邢伟;李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低收入群体的影响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13期

4 余心言;;关爱新人[J];中外企业文化;2009年04期

5 邱少明;;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几点思考[J];统计与决策;2009年05期

6 姜奇平;;从信息文明视角解读国际金融危机[J];互联网周刊;2009年08期

7 ;积极帮助非公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J];中国统一战线;2009年03期

8 陈潇潇;;2009——国际金融危机[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9 周新生;;关于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几个问题[J];现代审计与经济;2009年02期

10 邹瑶琪;;论国际金融危机及其防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伍建民;;科技创新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本力量[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李永成;张一雯;;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国际领导力的培育[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影响下世界格局的变化与调整”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3 ;深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主要举措及其经验[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调研成果集(2009年)[C];2010年

4 李薇辉;;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若干思考——谈我国适度发展“虚拟经济”[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5 鞠立新;;论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与国际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阈中的若干剖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石建国;;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7 李云龙;;国际金融危机对菏泽的影响及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8 丁述军;蔺清冰;;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山东民营企业:挑战与对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9 张运所;;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根本之策[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9年

10 周肇光;詹纯;;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吕树建 通讯员 李军涛;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献一策[N];开封日报;2009年

2 李伟伟 梁建荣;用科技创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N];大众科技报;2009年

3 孙瑞灼;国际金融危机不是变相侵权的挡箭牌[N];中国工商报;2009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赵婷;国际金融危机对西欧政党格局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记者 陈禄堂;秦州举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专题讲座[N];天水日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吴亚鹏;研究市场巧抓机遇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N];贵阳日报;2008年

7 卓素君;正确分析形势 化危机为机遇[N];潮州日报;2008年

8 梁涛;市人大财经委听取我市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情况汇报[N];太原日报;2008年

9 张景勇 王飞;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中国如何应对?[N];经理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李富;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外贸企业的影响[N];赤峰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江生;国际金融危机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莫纯政;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根源的马克思主义解读[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武占云;2007-2009国际金融危机传染的时空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常志鹏;新华社国际金融危机报道(2007-2010年)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5 赖风;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治平;基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下的国际金融危机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5年

2 田思思;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3 谢之杰;政府治理国际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与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刘颖;论当代国际金融危机及防范[D];四川大学;2006年

5 李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邱晟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机理及中国的防范措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高松;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莫燕联;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传染路径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云志;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朴晟汉;中国的金融市场和经济:历史,,架构,国际金融危机的过后[D];复旦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94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1394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9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