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柔性系统构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16:53
【摘要】: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消费者个性的增强,市场环境呈现出动态与复杂的特征。企业如何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不断提升竞争优势是理论界与企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同样是全球或国内一流的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步履维艰,而有的企业却能基业常青,关键问题在于企业能否意识到环境的变化,积极对现有战略进行调整、重构或创新,即战略柔性问题。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战略柔性问题作了相关研究,提出了战略柔性的概念,论述了战略柔性的构成要素。但是,目前的研究缺乏从系统层面思考战略柔性,对战略柔性具体实施过程深入探讨的也为数不多,关于战略柔性要素测度的定量研究更为罕见。因此,研究战略柔性系统问题,对企业在动态环境中适应环境、主动创造环境,进而持续提升核心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论文以组织柔性理论、系统分析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针对战略刚性的形成及负面效应等问题提出了企业战略柔性系统,并且构建了战略柔性系统模型。然后分别对模型的两个子系统即柔性要素子系统与柔性机制子系统作了具体的分析与演绎,测度了柔性要素对整个系统的贡献率,分析了柔性机制的逻辑运行过程,针对动态环境提出了战略柔性系统四种具体实施对策。最后以Kingdee公司的案例模拟和论证了提出的战略柔性系统的可行性,强化了研究的实践操作意义。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论: 1.揭示出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刚性的形成及其对企业的负面效应。认为资产专用性、组织结构稳固性、文化组织记忆性、企业家认知惯性是促使战略刚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战略刚性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产生负面效应:导致企业缺乏应变能力、创新动力不足和经营业绩下滑。上述内容表明构建企业战略柔性系统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2.构建了企业战略柔性系统模型。在设计了企业战略柔性系统应具有的功能和特征的前提下,沿着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构建出企业战略柔性系统模型。模型的主体结构由柔性要素子系统和柔性机制子系统构成。柔性要素子系统包含:资源柔性、组织柔性、文化柔性、领导柔性;柔性机制子系统包含:环境扫描机制、信息分析机制、动态匹配机制、战略控制机制。最后分析了企业战略系统模型的作用机理。 3.分析了柔性要素并对其进行了科学的测度。诠释了柔性要素及其柔性能力因子,具体的分析了柔性要素的基本功能属性。然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证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收集到的一手数据作了整理分析,测度了柔性要素的权重,进而得到四个柔性要素及其具体方案对战略柔性系统的贡献率,保证了企业能够对四个柔性要素及其柔性方案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 4.分析了柔性机制的构成及其运行。柔性机制子系统采用了模块化的构成形式,模块化的构成形式有利于柔性机制对柔性要素的整合,更加有利于战略柔性系统的运转。在了解柔性机制内部构造及机理基础上,提出了柔性机制运行的具体条件,模拟了战略柔性机制运行的整个过程。柔性机制子系统以环境扫描机制为始点,搜寻到海量的环境信息;企业通过信息分析机制中数据挖掘引擎处理分析海量信息,获得具有战略意义信息;动态匹配机制根据战略信息将柔性要素配置到企业战略价值链中;战略控制机制控制整个柔性机制的运行过程。 5.提出了战略柔性系统与企业环境的动态匹配。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从环境的动态性频度和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区分环境,将环境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均衡、波动均衡、间断均衡和非均衡环境。为了验证战略柔性系统的柔性品质与环境动态频度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论文进行了定性化分析。根据战略柔性系统与动态环境匹配的定性分析,针对企业面对的四种环境,分别提出均衡环境下战略柔性系统的稳态柔性策略,波动均衡环境下战略柔性系统的运营柔性策略,间断均衡环境下战略柔性系统的结构柔性策略,非均衡环境下战略柔性系统的创新柔性策略。在分析战略柔性四种策略时,着重从柔性要素和柔性机制两个角度进行了解析。 总之,论文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构建的企业战略柔性系统为企业主动适应和创造环境提供了新的、切实可行的视角与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2;F224
本文编号:2722691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2;F224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梁海龙;;试论人力资源的柔性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蒋国策;基于混沌的适应性企业战略柔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金香;服务业模块化组织柔性生产机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7226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22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