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倾斜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09 04:48
就世界各国金融业务方式的发展历史而言,一般是先有间接融资,后有直接融资,二者不仅在产生发展的时间上明显一个在前,另一个在后,而且在业务总量或市场占有率方面也远不是平衡的,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间接融资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直接融资,形成“金融倾斜”。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浪潮的兴起,世界范围内融资方式证券化的趋势加强,直接融资的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间接融资,以至于在许多国家,直接融资的比重逐渐地接近甚至超过了间接融资,金融倾斜格局发生了“逆转”。随着金融倾斜的逆转,关于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在金融资源配置方面的比较优势引起了学者们强烈关注。多数研究认为,证券市场主导的直接融资在风险分散和金融创新方面更具优势,而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在信息获取和监督管理方面更具效率。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在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下,政府、银行和企业间形成的紧密联系,极易导致“裙带资本主义”。在政府的隐性担保下,银行和企业存在着极大的机会主义空间,企业自生能力极弱,由此出口下降和外资依赖成为必然。而市场主导型美英等国凭借其市场的“活力”,吸引了大量的避险资金流入,证券化的衍生业务飞速发展,截...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相关概念的界定
0.2.1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0.2.2 金融倾斜及其逆转
0.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3.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0.3.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0.4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0.5 创新之处及不足
0.5.1 创新之处
0.5.2 不足之处
1 金融倾斜理论评述
1.1 金融倾斜理论的提出
1.1.1 “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
1.1.2 关于两种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歧
1.1.3 金融倾斜理论:融资方式结构的动态化
1.2 金融倾斜格局的形成机制
1.2.1 要素禀赋与金融倾斜
1.2.2 融资效率与金融倾斜
1.2.3 发展战略与金融倾斜
1.3 金融倾斜与金融发展
1.3.1 金融深化论
1.3.2 金融功能论
1.3.3 金融法律论
1.3.4 金融倾斜与金融发展:分析框架
2 典型国家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1 美国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2 日本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3 韩国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4 印度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5 东欧转型国家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6 典型国家金融倾斜的比较分析
3 中国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及其计量
3.1 中国间接融资的发展及特征
3.1.1 中国间接融资的发展
3.1.2 中国间接融资的特征
3.2 中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及特征
3.2.1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及特征
3.2.2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特征
3.3 中国金融倾斜状态的计量
3.3.1 中国总体金融倾斜状态的计量
3.3.2 各地区金融倾斜状态的计量
3.3.3 中国金融倾斜虚拟度的计量
4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
4.1.1 经济增长理论评述
4.1.2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实证研究
4.1.3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4.2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总体检验
4.2.1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检验方法
4.2.2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4.2.3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 中国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检验
4.3.1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
4.3.2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4.3.3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4.3.4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4 中国金融倾斜产出效应的约束条件
4.4.1 经济转型中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控制
4.4.2 金融资源由国有经济向非国有经济的“漏损”
5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5.1 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机制
5.1.1 经济周期理论评述
5.1.2 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实证研究
5.1.3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分析框架
5.2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总体检验
5.2.1 金融倾斜的周期性特征
5.2.2 金融倾斜的 ARCH 效应检验
5.2.3 金融倾斜的 EGARCH 效应检验
5.2.4 金融倾斜加速器效应检验
5.3 中国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检验
5.3.1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 H-P 滤波
5.3.2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固定效应模型
5.4 中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博弈分析
5.4.1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5.4.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波动效应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缩减金融产权的国家控制比重
6.2.2 完善证券市场体系
6.2.3 完善地区性金融安排
6.2.4 实现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 田树喜,白钦先,林艳丽.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01)
[2]股指期货市场风险衍生机制的实证分析[J]. 田树喜,白钦先,曾奕.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12)
[3]金融变量的产出、价格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J]. 王立勇,张代强,高伟. 经济学动态. 2008(12)
[4]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J].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985课题组,华民,刘佳. 世界经济情况. 2008(10)
[5]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 易纲,宋旺. 经济研究. 2008(08)
[6]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 徐璋勇,封妮娜. 当代财经. 2008(07)
[7]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综述[J]. 卢二坡. 经济学动态. 2008(04)
[8]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J]. 陈雨露,马勇. 经济研究. 2008(03)
[9]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变动趋势分析[J]. 李敬,冉光和,孙晓铎. 当代财经. 2008(03)
[10]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主体发展的影响[J]. 韩廷春,雷颖絜. 世界经济. 2008(03)
博士论文
[1]印度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证[D]. 李辉富.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西方各国金融系统演进和功能的制度分析——兼论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D]. 王刚.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5665
【文章来源】:辽宁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6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问题的提出
0.2 相关概念的界定
0.2.1 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
0.2.2 金融倾斜及其逆转
0.3 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0.3.1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0.3.2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0.4 结构安排与研究方法
0.5 创新之处及不足
0.5.1 创新之处
0.5.2 不足之处
1 金融倾斜理论评述
1.1 金融倾斜理论的提出
1.1.1 “银行主导型”与“市场主导型”融资结构
1.1.2 关于两种融资结构的理论分歧
1.1.3 金融倾斜理论:融资方式结构的动态化
1.2 金融倾斜格局的形成机制
1.2.1 要素禀赋与金融倾斜
1.2.2 融资效率与金融倾斜
1.2.3 发展战略与金融倾斜
1.3 金融倾斜与金融发展
1.3.1 金融深化论
1.3.2 金融功能论
1.3.3 金融法律论
1.3.4 金融倾斜与金融发展:分析框架
2 典型国家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1 美国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2 日本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3 韩国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4 印度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5 东欧转型国家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
2.6 典型国家金融倾斜的比较分析
3 中国金融倾斜的状态特征及其计量
3.1 中国间接融资的发展及特征
3.1.1 中国间接融资的发展
3.1.2 中国间接融资的特征
3.2 中国直接融资的发展及特征
3.2.1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及特征
3.2.2 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及特征
3.3 中国金融倾斜状态的计量
3.3.1 中国总体金融倾斜状态的计量
3.3.2 各地区金融倾斜状态的计量
3.3.3 中国金融倾斜虚拟度的计量
4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4.1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
4.1.1 经济增长理论评述
4.1.2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实证研究
4.1.3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分析框架
4.2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总体检验
4.2.1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检验方法
4.2.2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4.2.3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果检验
4.2.4 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3 中国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检验
4.3.1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统计描述
4.3.2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4.3.3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检验
4.3.4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增长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4 中国金融倾斜产出效应的约束条件
4.4.1 经济转型中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控制
4.4.2 金融资源由国有经济向非国有经济的“漏损”
5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实证分析
5.1 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关联机制
5.1.1 经济周期理论评述
5.1.2 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相关实证研究
5.1.3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分析框架
5.2 中国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总体检验
5.2.1 金融倾斜的周期性特征
5.2.2 金融倾斜的 ARCH 效应检验
5.2.3 金融倾斜的 EGARCH 效应检验
5.2.4 金融倾斜加速器效应检验
5.3 中国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检验
5.3.1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 H-P 滤波
5.3.2 各地区金融倾斜与经济波动的固定效应模型
5.4 中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博弈分析
5.4.1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
5.4.2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下的波动效应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缩减金融产权的国家控制比重
6.2.2 完善证券市场体系
6.2.3 完善地区性金融安排
6.2.4 实现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的协调统一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金融倾斜波动效应的实证分析[J]. 田树喜,白钦先,林艳丽.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01)
[2]股指期货市场风险衍生机制的实证分析[J]. 田树喜,白钦先,曾奕.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8(12)
[3]金融变量的产出、价格效应及非线性效应研究[J]. 王立勇,张代强,高伟. 经济学动态. 2008(12)
[4]全球金融危机的成因和中国的应对[J].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985课题组,华民,刘佳. 世界经济情况. 2008(10)
[5]中国金融资产结构演进:1991—2007[J]. 易纲,宋旺. 经济研究. 2008(08)
[6]对中国金融业发展省区差异的综合评价与分析[J]. 徐璋勇,封妮娜. 当代财经. 2008(07)
[7]短期波动对长期增长影响的经验研究综述[J]. 卢二坡. 经济学动态. 2008(04)
[8]社会信用文化、金融体系结构与金融业组织形式[J]. 陈雨露,马勇. 经济研究. 2008(03)
[9]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度量与变动趋势分析[J]. 李敬,冉光和,孙晓铎. 当代财经. 2008(03)
[10]金融生态环境对金融主体发展的影响[J]. 韩廷春,雷颖絜. 世界经济. 2008(03)
博士论文
[1]印度金融改革的理论与实证[D]. 李辉富.西南财经大学 2007
[2]西方各国金融系统演进和功能的制度分析——兼论我国金融系统的改革[D]. 王刚.吉林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4256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25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