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经济效应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 11:34
住房是人类社会文明得以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在现代社会,住房问题不仅在诸多方面影响着个人的生活,而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当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得不到解决时,不论是出于公平的动机还是效率的考量,政府都需要对这一部分人的住房需求提供帮助,这便是住房保障政策存在的理由。在经济总量高速增长与贫富差距持续扩大、城市化快速推进与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对住房问题的研究无疑对当今的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回顾我国城市住房供应政策的变迁,我国的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经历了从改革开放以前的“全民保障”到改革开放以后的公房出售改革,从“只售不租”的经济适用房到“只租不售”的廉租住房,从仅面向户籍人口的住房保障到向外来人员放开的公共租赁房的几次意义重大的转变过程。伴随着住房改革的推进,有关我国住房保障政策的研究和探索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一般认为,政府提供住房保障政策有两个理由:住房的邻里外部性和住房政策的再分配意义。西方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主要有两类:供给导向的保障政策和需求导向的补贴政策。供给导向的住房政策又称工程导向的住房政策,即国内文献俗称的“补砖头”,是指政府利用...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和可能的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2. 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2.1 为什么政府需要提供住房保障:效率和公平
2.1.1 效率理由——住房的邻里效应
2.1.2 公平理由——住房保障的分配效应
2.2 供给导向的住房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2.2.1 公共住房的挤出效应
2.2.2 公共住房与劳动力市场
2.3 需求导向的住房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2.3.1 租房优惠券与市场价格
2.3.2 购房补贴与横财效应
2.4 关于住房保障政策选择的争论:哪种政策最优?
2.4.1 住房保障政策的福利效应
2.4.2 住房保障政策的选择
2.5 关于住房保障政策的国内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历程
3.1 改革开放以前的住房政策
3.1.1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7年)
3.1.2 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8年)
3.2 改革开放以后的住房改革
3.2.1 初步实践阶段(1978年至1994年)
3.2.2 综合配套深化改革阶段(1994年7月至1998年6月)
3.2.3 全面推进阶段(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
3.2.4 结构调整阶段(2007年8月至今)
3.3 本章小结
4. 住房保障政策与商品房市场: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中低收入住宅的挤出效应
4.1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发展回顾
4.2 住房政策挤出效应相关文献回顾
4.3 理论模型:一个简单的住房市场分析框架
4.4 本章数据说明和统计描述
4.4.1 样本数据说明
4.4.2 变量的选取
4.5 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中低收入住宅的挤出效应
4.5.1 经济适用房对其他商品房的挤出效应
4.5.2 经济适用房与中低收入住宅
4.5.3 经济适用房分配中的横财效应
4.5.4 对模型稳健性的讨论
4.6 本章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5. 住房保障政策与商品房市场: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挤出效应
5.1 理论框架与模型设定
5.2 本章数据说明
5.2.1 样本选取
5.2.2 变量的选取
5.3 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
5.3.1 经济适用房对私人商品房的挤出效应
5.3.2 经济适用房对高档住宅和普通商品房的挤出效应
5.4 本章结论和展望
6. 住房保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住房自有与失业——对奥斯瓦尔德假说的验证
6.1 住房自有与失业相关文献回顾
6.2 理论模型分析
6.2.1 住房自有率与失业率
6.2.2 住房自有率与工资率
6.3 实证模型和数据说明
6.3.1 实证模型
6.3.2 数据结构和变量选取说明
6.4 住房自有率、失业与工资模型实证结果
6.4.1 住房、失业与工资联立方程全样本估计
6.4.2 住房、失业与工资联立方程高流动性样本估计
6.4.3 稳健性检验:城市数据
6.5 本章结论和展望
7. 住房保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公共住房、失业与劳动力参与意愿——奥斯瓦尔德假说的一个延伸
7.1 公共住房与失业相关文献回顾
7.2 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选取
7.2.1 模型的设定
7.2.2 数据说明
7.3 公共住房、失业与劳动力参与模型实证结果
7.3.1 公共住房与失业:工具变量检验
7.3.2 公共住房与失业:bi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7.3.3 公共住房与劳动力退出:公共住房对劳动力参与的负面激励
7.4 稳健性检验
7.4.1 公共住房与失业:考虑其他住房类型的异质性
7.4.2 失业和劳动力退出对公共住房的可能影响
7.5 本章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8. 本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8.2.2 加强保障性住房流通管理
8.2.3 健全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
8.2.4 改革保障性住房财税政策
8.2.5 建立保障性住房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共住房、失业与劳动力参与意愿——基于一个延伸的奥斯瓦尔德假说的经验证据[J]. 刘斌,幸强国. 财经研究. 2013(11)
[2]住房保障政策的国外文献及引申[J]. 刘斌,姜博. 改革. 2013(01)
[3]经济适用房、土地价格与住宅价格——基于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潘爱民,韩正龙. 财贸经济. 2012(02)
[4]中国住房保障对房价动态冲击效应——基于SVAR的实证分析[J]. 王斌,高戈.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08)
[5]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房?——对住房保障政策改革的反思[J]. 张齐武,徐燕雯. 公共管理学报. 2010(04)
[6]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有效供求均衡度研究——基于“非均衡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蔡荣生,吴崇宇. 财贸经济. 2010(07)
[7]资金来源、制度变革与国际经验借鉴:源自公共廉租房[J]. 巴曙松,王志峰. 改革. 2010(03)
[8]从经济适用房到公共廉租房[J]. 车春鹂,高汝熹. 改革. 2010(03)
[9]中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基于1952~2008年中国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延. 金融研究. 2010(01)
[10]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郭杰,李涛. 管理世界. 2009(11)
博士论文
[1]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 李洪侠.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本文编号:3520061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1 研究的现实意义
1.2.2 研究的理论意义
1.3 研究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文的创新和可能的不足
1.5.1 本文的创新
1.5.2 可能的不足
2. 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述评
2.1 为什么政府需要提供住房保障:效率和公平
2.1.1 效率理由——住房的邻里效应
2.1.2 公平理由——住房保障的分配效应
2.2 供给导向的住房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2.2.1 公共住房的挤出效应
2.2.2 公共住房与劳动力市场
2.3 需求导向的住房政策及其经济效应
2.3.1 租房优惠券与市场价格
2.3.2 购房补贴与横财效应
2.4 关于住房保障政策选择的争论:哪种政策最优?
2.4.1 住房保障政策的福利效应
2.4.2 住房保障政策的选择
2.5 关于住房保障政策的国内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演变历程
3.1 改革开放以前的住房政策
3.1.1 第一阶段(1949年至1957年)
3.1.2 第二阶段(1958年至1978年)
3.2 改革开放以后的住房改革
3.2.1 初步实践阶段(1978年至1994年)
3.2.2 综合配套深化改革阶段(1994年7月至1998年6月)
3.2.3 全面推进阶段(1998年7月至2007年7月)
3.2.4 结构调整阶段(2007年8月至今)
3.3 本章小结
4. 住房保障政策与商品房市场: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中低收入住宅的挤出效应
4.1 我国经济适用房政策的发展回顾
4.2 住房政策挤出效应相关文献回顾
4.3 理论模型:一个简单的住房市场分析框架
4.4 本章数据说明和统计描述
4.4.1 样本数据说明
4.4.2 变量的选取
4.5 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中低收入住宅的挤出效应
4.5.1 经济适用房对其他商品房的挤出效应
4.5.2 经济适用房与中低收入住宅
4.5.3 经济适用房分配中的横财效应
4.5.4 对模型稳健性的讨论
4.6 本章结论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5. 住房保障政策与商品房市场: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挤出效应
5.1 理论框架与模型设定
5.2 本章数据说明
5.2.1 样本选取
5.2.2 变量的选取
5.3 经济适用房对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
5.3.1 经济适用房对私人商品房的挤出效应
5.3.2 经济适用房对高档住宅和普通商品房的挤出效应
5.4 本章结论和展望
6. 住房保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住房自有与失业——对奥斯瓦尔德假说的验证
6.1 住房自有与失业相关文献回顾
6.2 理论模型分析
6.2.1 住房自有率与失业率
6.2.2 住房自有率与工资率
6.3 实证模型和数据说明
6.3.1 实证模型
6.3.2 数据结构和变量选取说明
6.4 住房自有率、失业与工资模型实证结果
6.4.1 住房、失业与工资联立方程全样本估计
6.4.2 住房、失业与工资联立方程高流动性样本估计
6.4.3 稳健性检验:城市数据
6.5 本章结论和展望
7. 住房保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公共住房、失业与劳动力参与意愿——奥斯瓦尔德假说的一个延伸
7.1 公共住房与失业相关文献回顾
7.2 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选取
7.2.1 模型的设定
7.2.2 数据说明
7.3 公共住房、失业与劳动力参与模型实证结果
7.3.1 公共住房与失业:工具变量检验
7.3.2 公共住房与失业:biprobit模型估计结果
7.3.3 公共住房与劳动力退出:公共住房对劳动力参与的负面激励
7.4 稳健性检验
7.4.1 公共住房与失业:考虑其他住房类型的异质性
7.4.2 失业和劳动力退出对公共住房的可能影响
7.5 本章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展望
8. 本研究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本研究的结论
8.2 政策建议
8.2.1 完善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
8.2.2 加强保障性住房流通管理
8.2.3 健全保障性住房金融支持
8.2.4 改革保障性住房财税政策
8.2.5 建立保障性住房法律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公共住房、失业与劳动力参与意愿——基于一个延伸的奥斯瓦尔德假说的经验证据[J]. 刘斌,幸强国. 财经研究. 2013(11)
[2]住房保障政策的国外文献及引申[J]. 刘斌,姜博. 改革. 2013(01)
[3]经济适用房、土地价格与住宅价格——基于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潘爱民,韩正龙. 财贸经济. 2012(02)
[4]中国住房保障对房价动态冲击效应——基于SVAR的实证分析[J]. 王斌,高戈.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1(08)
[5]经济适用房还是公共租赁房?——对住房保障政策改革的反思[J]. 张齐武,徐燕雯. 公共管理学报. 2010(04)
[6]我国大中城市经济适用房有效供求均衡度研究——基于“非均衡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J]. 蔡荣生,吴崇宇. 财贸经济. 2010(07)
[7]资金来源、制度变革与国际经验借鉴:源自公共廉租房[J]. 巴曙松,王志峰. 改革. 2010(03)
[8]从经济适用房到公共廉租房[J]. 车春鹂,高汝熹. 改革. 2010(03)
[9]中国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基于1952~2008年中国年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 张延. 金融研究. 2010(01)
[10]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 郭杰,李涛. 管理世界. 2009(11)
博士论文
[1]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 李洪侠.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本文编号:35200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20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