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测度及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11 01:54
我国目前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随着近年来经济增速回落,中国就业形势已出现疲态,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更显严峻。市场主体是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我国市场主体规模庞大,到2019年底,我国已有市场主体1.23亿户,其中企业3858万户,个体工商户8261万户,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主体的组成成分较为复杂,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市场主体的就业能力有较大的差异性。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现状,结合企业生命质量理论和企业仿生学理论,深入探析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以及影响就业吸纳活跃度的关键因素。本文对市场主体的数量规模和从业人数现状进行梳理,总体上市场主体数量和从业人数正在迅速发展。从各地区的就业现状来看,东北地区五年来的新增就业率整体为负数,吸纳就业能力较差。西藏地区整体就业增长率最高,大部分地区的就业增长率都保持在正数。从各行业的新增就业率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就业吸纳能力较差,第二产业除了建筑业,其他行业的五年新增就业率都为负数。第三产业中所有行业的五年新增就业率都为正值,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
【文章页数】:7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不同产业和地区层面的就业吸纳研究
1.2.2 企业就业吸纳影响因素研究
1.2.3 企业活跃度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主体
2.1.2 就业吸纳活跃度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生命质量理论
2.2.2 企业仿生理论
2.2.3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构建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的特征事实
3.1 市场主体数量规模的特征事实
3.1.1 不同地区市场主体数量
3.1.2 不同行业市场主体数量
3.2 市场主体吸纳就业规模的特征事实
3.2.1 不同地区市场主体的就业规模
3.2.2 不同行业市场主体的就业规模
3.3 市场主体新增就业的特征事实
3.3.1 不同地区市场主体新增就业状况
3.3.2 不同行业市场主体新增就业状况
第四章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测度及敏感性分析
4.1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体系指标理论遴选
4.1.1 内部就业吸纳能力
4.1.2 外部就业吸纳能力
4.2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的确定
4.2.1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的筛选与说明
4.2.2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权重计算
4.3 就业吸纳活跃度测度
4.3.1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得分
4.3.2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数
4.4 敏感性检验
第五章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总体样本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1.1 总体分析影响因素
5.1.2 第二临界值检验
5.2 不同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2.1 第二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2.2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3 微型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第二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提升对策建议
6.2.2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提升对策建议
6.2.3 微型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提升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58970
【文章页数】:70 页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不同产业和地区层面的就业吸纳研究
1.2.2 企业就业吸纳影响因素研究
1.2.3 企业活跃度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1.4.1 技术路线
1.4.2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研究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主体
2.1.2 就业吸纳活跃度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生命质量理论
2.2.2 企业仿生理论
2.2.3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构建的理论分析
第三章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的特征事实
3.1 市场主体数量规模的特征事实
3.1.1 不同地区市场主体数量
3.1.2 不同行业市场主体数量
3.2 市场主体吸纳就业规模的特征事实
3.2.1 不同地区市场主体的就业规模
3.2.2 不同行业市场主体的就业规模
3.3 市场主体新增就业的特征事实
3.3.1 不同地区市场主体新增就业状况
3.3.2 不同行业市场主体新增就业状况
第四章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测度及敏感性分析
4.1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体系指标理论遴选
4.1.1 内部就业吸纳能力
4.1.2 外部就业吸纳能力
4.2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的确定
4.2.1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的筛选与说明
4.2.2 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标权重计算
4.3 就业吸纳活跃度测度
4.3.1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得分
4.3.2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指数
4.4 敏感性检验
第五章 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的实证检验
5.1 总体样本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1.1 总体分析影响因素
5.1.2 第二临界值检验
5.2 不同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2.1 第二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2.2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5.3 微型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影响因素分析
第六章 主要结论及对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6.2.1 第二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提升对策建议
6.2.2 第三产业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提升对策建议
6.2.3 微型市场主体就业吸纳活跃度提升对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本文编号:37589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758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