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空间”耦合下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发展的内在肌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29 03:51
在乡村振兴全面启动和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城乡资源要素配置不均问题得到有效缓解,促进产业空间健康发展成为乡村“可持续振兴”的关键工作。多元消费需求视角下,乡村产业涉及的资源要素逐渐跨越村庄行政边界,空间同质化、碎片化和低效发展现象十分突出,抑制了乡村产业空间集聚发展,包含完整城乡供需关系的“界域”亟待构建。针对该现象,《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在都市圈层面加强城乡资源要素流动与配置,并明确指出都市圈是城乡功能一体和空间融合的关键。都市圈乡村作为可考察上述现象且具备完整城乡供需关系的空间形态,研究其空间组织模式有助于通过产业空间肌理的“因”指导建设产业空间格局的“果”。本文基于产业融合发展趋势下产业重组与空间重构的耦合效应,探索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发展的内在机理。具体研究包括:(1)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演进特征研究;(2)都市圈乡村产业体系构建与空间格局响应,包括城乡供需关系和乡村产品特征研究,“产业-空间”耦合逻辑研究,乡村产业空间认知框架研究以及产业空间格局响应研究;(3)都市圈乡村产业空间发展的内在肌理研究,包括分析框架构建,“现代农业型”、“农旅融合型”、“生态资源型”...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48683
【文章页数】:10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研究技术路线图
1.5.3研究技术路线2.1国内外文献综述
图2-1产业空间耦合研究技术路线
在经济外部性导向的产业集群实践下,众多学者根据空间区位理论作为地理联结纽带对产业集群展开研究,开启了产业空间耦合理论的篇章(图2-1),使得“产业-空间”耦合研究逐渐在学术界兴起。其中,翁一峰依据资源特征的根植性理论,提出乡村产业涉及产权结构、投资主体、资源价值等方面,根植于土地....
图3-1信息技术渗透下农业生产渐变
受传统农业思维和生产要素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对乡村传统农业的渗透较晚,在以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型技术“大变革”背景下,乡村作为信息技术扩展的“价值洼地”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机遇[91]。同时,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正在深入变革,从小农生产方式向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出现....
图3-2城市资本外溢下乡村旅游突变
在存量更新背景下,城市建设目标逐渐由“增速”转为“提质”,资本投资在城市建设上出现规模效益递减趋势,随着都市圈层面的城乡区域经济隔阂逐渐模糊和消除,乡村成为了大城市过剩资本首要的出路选择。从城乡区域视角来看,乡村旅游发展的产业要素、市场机制、政策制度受到乡村供应主体和城市消费主体....
本文编号:40486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4048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