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探讨——基于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视角
本文选题:新农保 + 农民 ; 参考:《中国农村观察》2013年06期
【摘要】:本文基于对江西省赣州市、四川省宜宾市、湖北省随州市和山东省德州市样本农民的问卷调查,从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视角出发探讨了中国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并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民参保行为选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总体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呈上升的趋势。具体来看,在新农保启动阶段,农民选择参保时不仅会考虑新农保的养老保障能力及净收益状况,而且受到外部宣传动员的重要影响,宣传动员力度的增强可以大幅度提高农民参保行为的发生比。当新农保转入常规发展阶段后,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逐渐增加,经验积累逐渐丰富,外部宣传动员对农民参保的影响减弱,农民在更大程度上会根据他们对新农保净收益状况的判断来修正预期,他们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呈缓慢上升的态势。因此,基于农民的理性判断并考虑到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农民参保行为发生的概率将长时间在高位保持稳步增长,从而保证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sample farmers in Ganzhou City, Sichuan Province, Suizhou City, Hubei Province and De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new rural insurance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behavior selection.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farmers' behavior of participating in insurance. Overall,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probability of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surance behavior increased. Specifically, in the start-up stage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farmers will not only consider the pension security ability and net income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but also be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publicity and mobilization. The increase of propaganda and mobiliza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occurrence ratio of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insurance. When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is transferred to the normal stage of development, the farmers' understanding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is gradually increased, the accumulation of experience is gradually enriched, and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propaganda mobilization on farmer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surance is weakened. To a greater extent, farmers will revise their expect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judgment on the net income of new rural insurance, and the probability of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insurance will increase slowl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rational judgment of farmers and considering the system design of new rural insurance, the probability of farmers participating in the insurance will increase steadily for a long time, so as to ensure the sustainability of the new rural insurance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学系;华中农业大学农村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问题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0ASH007)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部地区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2RW003) 北京郑杭生社会发展基金会·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学子项目“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13ZHFD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4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礼;林本喜;郑传芳;;新农保制度下农民参保行为影响因素分析——对福建656户农民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2 林本喜;王永礼;;农民参与新农保意愿和行为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福建省为例[J];财贸经济;2012年07期
3 马杰;陈玉照;;可持续:新农保生命力的实证考察[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5期
4 盛学军;刘广明;;“新农保”个人缴费“捆绑制”的实践考察与理论研判[J];河北法学;2012年03期
5 张红梅;马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推行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湖北省新农保的调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6 高文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分析——对成都市的实地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王翠琴;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4期
8 薛惠元;张德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机制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0年02期
9 邓大松;刘远风;;制度替代与制度整合:基于新农保的规范分析[J];经济学家;2011年04期
10 卢海元;;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0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Analysis on the Optimization of New Rural Social Endowment Insurance in Changsha,Zhuzhou and Xiangta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罗湖平;李巧;;长株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付小鹏;黄柯;梁平;;重庆市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9年15个试点区县的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4 梁平;靳大娟;;重庆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5 于兰华;;我国城乡统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设计和运行模式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6 陈善毅;;安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筹资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王承娟;;非营利组织介入农村养老保障的优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8 何银花;朱梅;严鹏;于新和;;基于农民视角的新农保实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9 岳坤;王晓亚;;新农保与城保的衔接路径——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10 邱宝金;;甘肃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分析[J];北方经济;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刘书鹤;孙桂湘;耿进玉;谢晓峗;董丽燕;;两大人口问题与老年四大保障战略对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王克强;;城镇化过程中郊区集体土地资产化运作与社会保障机制建设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2004—2005年度)[C];2005年
4 李艳军;;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研究——来自宁夏451户家庭的调查数据[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西部民族地区社会建设理论创新与政策设计论文集[C];2012年
5 赵雪芳;;基于公共政策的新农保制度研究[A];民生建设与公共事业发展研究——基于公共事业发展的保障和改善民生途径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成志刚;曹平;;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7 何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满意度评价[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8 夏泓;;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基于对益阳市赫山区农村的调查[A];第七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朱火云;胡翰潮;;地方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负担与分担——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10 陈之楚;范志萍;滕新春;;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俊;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金文俊;甘肃省促进人口发展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考燕鸣;中国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公共财政支出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赵立华;中国人口抚养比上升对劳动者报酬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郝金磊;基于区域差异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8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瑞书;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10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启发;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农村社会保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那琪;农民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杨志强;农地保障功能区域差异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霍慧丽;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徐凌中;城乡统筹视野下吴江市养老保险制度及其优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孙亚楠;农村居民养老模式:“变”与“不变”[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丽燕;我国农村高龄老人养老保障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9 王秀娥;我国老年保障的整合性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彦青;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社会保障中政府责任定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华;薛隽;;农村老年人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为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苏南苏北地区的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2 高真真;杨杰;吴平;;城郊农户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金堂县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3 陈雷;沈长月;江海霞;;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河北涿州试点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4 刘o,
本文编号:1898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898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