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结构变动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
本文关键词:人口结构变动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基本养老保险 再分配效应 生育政策 城镇化率 退休年龄
【摘要】: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30多年以来,虽然较好地完成了抑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政策目标,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人口生育率逐渐降低,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口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面对未来人口结构变化,我国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如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因此,本文研究人口结构变动对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目的是为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供政策建议。本文首先简要地阐述了研究背景、意义和目的。其次,运用人口预测模型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测算了未来90年我国城镇分年龄、性别的人口。再次,利用相关模型测算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结果发现,未来代城镇职工在养老保险方面所承担的负担要比现存代多24%。第四,本文对生育政策、城镇化率和退休年龄三个人口结构的影响因素做出假设,并测算出这三个变量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放宽生育政策、提高城镇化率和延迟退休年龄都有利于改善现行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代际平衡状况。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论,提出完善我国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基本养老保险 再分配效应 生育政策 城镇化率 退休年龄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24.2;F842.67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3
- 第一章 绪论13-22
- 1.1 研究背景13-14
- 1.1.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13-14
- 1.1.2 我国人口结构变化14
- 1.2 研究现状14-19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7-19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19-20
- 1.3.1 研究目的19
- 1.3.2 研究意义19-20
-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20-22
- 1.4.1 研究内容20
- 1.4.2 研究方法20-22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22-29
- 2.1 相关概念22-24
- 2.1.1 养老保险22
- 2.1.2 代内再分配和代际再分配22-23
- 2.1.3 总和生育率和生育模式23
- 2.1.4 城镇化率23
- 2.1.5 退休年龄23-24
- 2.2 人口预测方法24-26
- 2.2.1 Malthus预测方法24-25
- 2.2.2 Logistic预测方法25
- 2.2.3 成分法25-26
- 2.3 养老保险相关理论26-29
- 2.3.1 现收现付制26-27
- 2.3.2 完全积累制27-28
- 2.3.3 部分积累制28-29
- 第三章 城镇人口预测模型及人口预测29-34
- 3.1 城镇人口预测模型29-32
- 3.1.1 模型的选择29
- 3.1.2 参数设定29-32
- 3.2 城镇人口预测32-34
- 第四章 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模型及再分配效应测算34-41
- 4.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模型34-36
- 4.1.1 模型的建立34-35
- 4.1.2 参数设定35-36
- 4.2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测算36-41
- 4.2.1 养老保险缴费测算36-37
- 4.2.2 养老保险收益测算37-39
- 4.2.3 代际再分配效应测算39-41
- 第五章 人口结构变动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41-48
- 5.1 生育政策调整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41-42
- 5.1.1 生育政策的调整及总和生育率的设定41
- 5.1.2 生育政策调整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测算及分析41-42
- 5.2 城镇化率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42-44
- 5.2.1 城镇化率的设定42-43
- 5.2.2 城镇化率设定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测算及分析43-44
- 5.3 退休年龄调整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影响44-46
- 5.3.1 退休年龄率的调整44
- 5.3.2 退休年龄调整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再分配效应的测算及分析44-46
- 5.4 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46-48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48-50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48
- 6.2 本文的不足48
- 6.3 进一步研究方向48-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53-54
- 附录54-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松曰天;;国家对在外商投资企业工作的职工的养老保险有何规定?[J];北京工人;2000年02期
2 黄珊珊;;今年全省养老保险工作重点确定[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1年01期
3 何文炯,金皓,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王放;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5 苏静,吴凤平,李德新;水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方案的评价与决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郭北辰,尚可文;实现养老保险社会化的难点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7 黄玉桃;试论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与运作[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阳义南,王叙坤,尹莉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由自愿向强制转变的可行性分析[J];西北人口;2004年04期
9 许彦彬;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缺陷及对策[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4年01期
10 海恩茨-狄特里克·史坦迈尔;;德国养老保险的私营组织[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敏;王浩;;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的选择[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杨倩;;完善养老保险 促进西部大开发[A];陕西省经济学学会第20次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张崇甫;;养老保险基金形成的三种形态[A];江苏省劳动学会换届暨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2年
4 何文炯;金皓;尹海鹏;;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进与退[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5 叶汉雄;;我国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协调发展问题探讨[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詹群力;;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邹德新;;运动员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8 廖文根;;“2010两会调查”:“养老保险”最受关注[A];激辩“新养老策论”[C];2010年
9 宋雅静;;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问题探讨[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10 刘胜军;;养老保险制度国际模式经验及启示[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老年医学与康复学术大会资料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康民;强卫:农村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是趋势[N];中国保险报;2006年
2 张晶邋聂志良;龙南3000多农民参加养老保险[N];江西日报;2007年
3 李大洪;养老保险的法律途径[N];辽宁日报;2007年
4 王更;全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成效显著[N];石家庄日报;2007年
5 高丽;以人为本是做好养老保险的根基[N];延安日报;2007年
6 通讯员 宗国邋潘涓;我市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征缴联席会议制度[N];菏泽日报;2008年
7 张志芳;我市养老保险扩面工作提前实现“过半”目标[N];张家界日报;2008年
8 记者 张春昌;全市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召开[N];天水日报;2008年
9 记者 冯雪玉 通讯员 乔凤春 王艳丽;巴林左旗 1.72万名在职职工享受养老保险[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10 记者 张俊德;我市村干部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N];张掖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庆平;养老保险市场化改革:国际经验与中国政策选择[D];山东大学;2008年
2 段家喜;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3 马云超;交易费用视角下的养老保险流动性损失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4 胡劲松;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5 戚晓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需求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6 张松;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保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璐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与劳资分配比例的协调[D];暨南大学;2009年
8 刘蕾;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张倩;典型国家公务员养老保险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珍珍;城乡统筹就业中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晓叶;上海养老保险制度变迁及经济学分析(1978-2005)[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倩;养老保险影响劳动者工作流动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3 刘勇;法文化视野中的中德养老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4 崔燕;中日养老保险制度的法社会学解读[D];山西大学;2008年
5 姚艮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08年
6 杨洋;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7 王媛;我国农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8 王学丽;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崔婕;关于统筹我国城乡养老保险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颜志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水平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28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62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