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3:01

  本文关键词: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忠诚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忠诚度 影响因素


【摘要】:本研究运用2011年对甘肃省会宁县1 042个参保农民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对新农保忠诚度的主客观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客观因素中,农民的年龄、身体状况和干部身份对忠诚度有显著性影响。农民的年龄越高、身体状况越好对新农保越忠诚,相比群众,干部更忠诚新农保;主观因素中,农民的养老风险认知,对新农保的重要性认同、满意度、信任度和了解程度均对忠诚度有正效应。提高农民的忠诚度有助于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增进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度、信任度和满意度是制度有效实施的重点。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北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忠诚度 影响因素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RK004) 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6300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3BGL117)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2014年研究课题(XBS14-A9)的资助
【分类号】:F842.67;F323.89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12年上半年,国务院决定在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面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工作,新农保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农保是中央政府主导和地方政府参与、缴费和非缴费、待遇确定和缴费确定相结合的农民养老风险分担制度,是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覆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锋;;社会互动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实证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高文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分析——对成都市的实地调查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3 邓大松;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推行中的难点分析——兼析个人、集体和政府的筹资能力[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1期

4 王翠琴;薛惠元;;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相关制度衔接问题初探[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4期

5 李冬妍;;“新农保”制度:现状评析与政策建议[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张朝华;;农户参加新农保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广东珠海斗门、茂名茂南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7 吴玉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实证研究:一个信任分析视角[J];人口研究;2011年04期

8 穆怀中;闫琳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决策影响因素研究[J];人口研究;2012年01期

9 肖应钊;李登旺;李茜茜;耿焕瑞;厉昌习;;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试点为例[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5期

10 钟涨宝;李飞;;动员效力与经济理性:农户参与新农保的行为逻辑研究——基于武汉市新洲区双柳街的调查[J];社会学研究;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覃双凌;林祖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运行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广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2 罗湖平;李巧;;长株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3 付小鹏;黄柯;梁平;;重庆市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9年15个试点区县的数据[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4 胡尹燕;;“新农保”试点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河北省农户的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5 陈善毅;;安徽农村社会化养老的筹资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6 何银花;朱梅;严鹏;于新和;;基于农民视角的新农保实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0期

7 岳坤;王晓亚;;新农保与城保的衔接路径——以河北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8 王鹏;薛志超;赵孝然;刘双润;;新农保试点政策实施效果研究——以河北省武安市新农保试点工作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2期

9 鲁全;;新型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模式的反思与重构[J];保险研究;2011年05期

10 张海川;郑军;;2001~2009: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适度水平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宋明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筹资机制研究[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成志刚;曹平;;中部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3 何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民满意度评价[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四卷)[C];2013年

4 朱火云;胡翰潮;;地方政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财政负担与分担——基于浙江省温州市的研究[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5 陈之楚;范志萍;滕新春;;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2 毕红霞;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王章华;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江生;基于系统观的迁移型农村人力资本疏导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6 蔡霞;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理论与政策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7 张瑞书;农村养老保险激励机制[D];河北工业大学;2010年

8 余桔云;新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变迁与绩效评估[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郑军;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贺书霞;农民社会保障供需均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那琪;农民参保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红红;大连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陈琅;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颖;山东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5 何晓明;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构建的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李芝;经济发达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执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敬;完善西部农村地区养老保障模式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杨;普惠型非缴费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9 韩晓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冯晓琴;完善我国政府主导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涛;谭静;傅新红;;四川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与意愿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高真真;杨杰;吴平;;城郊农户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成都市金堂县的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1期

3 罗遐;舒仁美;;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李连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调查与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赵建国;韩军平;;影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需求的因素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08期

6 张俊生,曾亚敏;社会资本与区域金融发展——基于中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研究;2005年04期

7 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来自山东省入户调查的证据[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8 王军;;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成就与展望[J];财政研究;2010年08期

9 刘晓梅;楚廷勇;;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汪柱旺;;农村养老保险:供给主体与制度创新[J];当代财经;2006年10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飞;家庭馈赠对医疗保险需求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印传;许嗥;杨杰;;县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年01期

2 曹树生;黄心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J];甘肃农业;2006年03期

3 郝瑞彬;李子田;孙云鹏;;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及影响因素浅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忠明;钱文荣;;农民土地规模经营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长江中下游区域的调查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8年03期

5 杨铭铎;焦翠翠;;农业旅游开发的影响因素及其开发步骤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28期

6 吕杰;宁金萍;张文婷;;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辽西北三县170户农户的调查与分析[J];农业经济;2011年07期

7 郑全全;赵立;;当代农民职业价值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应用心理学;2006年01期

8 李长松;;浅析农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J];宿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潘邦贵;赖尾英;;林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05期

10 许月明;;土地经营中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区域性特征[J];商业时代;2006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智惠;;内蒙古农民增收难的分析与对策[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艳芳;陶军德;陈建龙;;大陆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郑浩;贾广新;;牡丹江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驱动力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二玲;李小建;闫家厂;;欠发达农区农户的外部响应能力及其环境影响研究——基于河南省1251家农户的调查[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穆向丽;;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影响因素研究——以广东省阳山县为例[A];湖北省地理学会2006优秀学术论文集(地理科学类)[C];2006年

6 杨守坤;;影响农业标准化实施因素浅析[A];纪念第39届“世界标准日”标准化学术论文汇编[C];2008年

7 徐辉;李录堂;刘春梅;郭婵;;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带动型农村人力资本团队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社会科学界第二届陕西省2008学术年会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专题论文集[C];2008年

8 廖文梅;彭泰中;曹建华;;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9 席利卿;严奉宪;;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柳思维;黄毅;张国政;;农产品营销力影响因素模型与实证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王激清 河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马文奇;氮磷钾肥比例的影响因素及合理比例预测[N];农资导报;2005年

2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张浩然;2009年国内小麦市场:仍由政策主导,影响因素增多[N];粮油市场报;2009年

3 张荣胜;多空影响因素交织 近期麦价涨跌两难[N];粮油市场报;2008年

4 湖南省种子管理局局长 周志魁;种子价格是如何制定的?[N];湖南科技报;2009年

5 黄登红;浅谈灌溉用水定额管理[N];伊犁日报(汉);2006年

6 ;二季度生猪生产影响因素简析[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7 江苏省肉类协会 提供;一季度生猪生产影响因素简析[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邱登科;历史的天平向农村倾斜[N];民营经济报;2006年

9 ;最全面的营养供应 最高的肥料利用率[N];中华合作时报;2007年

10 中国大豆网 高彦滨 谢忠游;大豆:产区局部地区价格出现严重虚高现象 豆粕:9月份反弹高度可能会低于市场预期[N];粮油市场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如海;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地非农化协调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2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3 牟少岩;农民职业分化的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苏宝财;茶农生产性投资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5 刘宇翔;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意愿与行为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6 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7 李盛刚;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发展:基于自我发展能力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8 屈小博;不同经营规模农户市场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张梅;我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效率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8年

10 余鲁;中国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冰;鲜活农产品拍卖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永泰;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影响因素及推广途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3 田广桥;浅水藕种植技术推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杨旭;节水农业技术创新及其扩散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吕娜;中国小麦国际竞争力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安春明;农村劳动力区域流动及其社会网络系统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新芸;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8 干晟;江西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刘丽;我国饲料加工业市场结构实证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杨茹;影响陕西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5651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5651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f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