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13 03:12

  本文关键词: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 出处:《湖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中国-东盟 产业内分工 制造业产业内贸易


【摘要】:随着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经济合作越来越密切,2010年1月1日,历经十年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宣布全面建成,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贸易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到了2012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额超过4000亿美元,东盟由中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地位上升到第三位,中国则由东盟第六大贸易伙伴地位上升到第一位。在双边贸易迅速发展的同时,要素禀赋差异性在弱化,规模经济日趋重要,大多数产品在满足国家之间不同购买需求日趋差异化,技术变化也不断向各行业渗透,各国的内生比较优势都不断增强。双方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的产业间分工逐渐削弱,产业内分工开始形成,逐步呈现从传统产业间贸易走向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迅速扩大。在双方的产业内贸易中,制造业产业内贸易一直占据着首要地位。本文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展开分析。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内外对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介绍了产业内贸易的含义、形成基础、分类及计算,构成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通过对2003至2012年中国与东盟制造业贸易数据的整理,利用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计算出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指数,根据计算所得结果发现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国别的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失衡以及制造业内部不同类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失衡。最后结合理论上影响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因素,选取了经济发展水平因素、市场规模因素、一体化因素、国际直接投资四个因素中的五个变量建立贸易引力模型。这五个变量易分别是中国-东盟人均GDP、中国-东盟人均GDP差值、中国-东盟平均市场规模差异、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东盟对中国直接投资。在变量实证检验的基础上,为了促进中国与东盟制造业产业内贸易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要努力提高人均GDP、推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结构优化升级转型,大力发展制造业规模经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hina and ASEAN countrie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osely, in January 1, 2010, after ten years of China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nounced fully completed, China and ASEAN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entered a new stage of development. By 2012, China and ASEAN bilateral trade volume exceeded US $400 billion, up by Chinese ASEAN the fifth largest trade partner to third, China by ASEAN's sixth largest trading partner rose to the first one.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trade, factor endowment difference in weake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economies of scale, most of the products in the country to meet the different demand increasingly differentiated, technological change has been infiltrated to the industry all countries, the endogenous comparative advantage are growing. The two sides in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traditional inter industry division of labor gradually weakened, in the industry The division began to form, gradually from the traditional inter industry trade to intra industry trade, intra industry trade expanded rapidly. In both intra industry trade, trade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een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in this article using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theory and empirical China manufacture of ASEAN. This paper first reviews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studi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intra industry trade is introduced the meaning, form the basis, classification and calculation, constitute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is study. Secondly, based on the 2003 to 2012 China and ASEAN manufacturing trade data, using the Grubel Lloyd index calculated China AS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de index,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found the level of trade with ASEAN Chinese with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howed a downward trend in manufacturing industry of the country The level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imbalance of internal trade imbalance and manufacturing different types of products in the industry. Finally, 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intra industry trade theory, the factors of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arket factors, integrated factors, five variables, four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e Gravity Model. The five are Chinese ASEAN variables to per capita GDP, per capita Chinese ASEAN GDP difference, the difference of ASEAN average market size China - China ASEAN economic integration, ASEAN's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empirical test of the variables, in order to promote China ASEAN trade in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to increase the per capita GDP, Chines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vigorously develop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scale economy and a series of policy Measures.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752.7;F753.3;F4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翟卉;;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3 高运胜;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分析和建议[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1期

5 苑涛;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6 郑理明,王雷;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欣;我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陈秋云,陈望春;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丹;辽宁省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菲;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涛;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伟静;苏浙粤三省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172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172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