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3-10 23:38

  本文选题:专利密集型产业 切入点:专利保护强度 出处:《中国软科学》2017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利用专利案件数量与专利授权数量构建反映司法保护和行政保护的指标全面刻画我国的专利保护强度,借助模糊优选法从投入和产出两个维度设计指标筛选专利密集型产业,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中、美专利制度对产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如下假说:在经济发展水平临界点两侧,专利制度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和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经济贡献度会发生逆转。经济发展水平低于临界点时,专利保护强度降低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大于其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贡献;超过临界点时,专利保护强度提升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大于其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的贡献。中美产业层面数据的实证结果还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临界点后,专利保护强度的提升会提高专利制度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贡献的弹性系数,而对非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发展贡献不显著甚至带来负增长效应,这也说明专利密集型产业不仅是数量密集,更重要的是制度依赖,同时,有必要在我国专利司法保护中探索引入产业政策杠杆。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number of patent cases and the number of patent authorizations to construct an index reflecting judi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 to characterize the intensity of patent protec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fuzzy optimization method, the patent 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selected from the input and output design indicators,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nd verifies the following hypothesis: on both sides of the critical poi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below the critical point, the degree of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he patent system to both patent-intensive and non-patent-intensive industries will be reversed. The reduction of patent protection intensity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economy of non-patent intensive industries than to patent 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enhancement of patent protection intensity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economy of patent intensive industries than to non-patent intensive industries. The empirical results of industrial level data from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lso show that when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xceeds the critical point, The enhancement of patent protection intensity will increase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patent system contribution to the economy of patent intensive industry, while the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non-patent intensive industry will not be significant or even bring negative growth effect. This also shows that patent intensive industries are not only concentrated in quantity, but more important is institutional dependence.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introduc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leverage in the judicial protection of patent in China.
【作者单位】: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
【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课题(SS15-A-03)
【分类号】:G3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巍;专利知识讲座:基本概念[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年01期

2 张志良;失效专利的利用[J];发明与革新;2000年02期

3 ;《中国最新实用(失效)专利精编》——一个可无偿使用的技术资源宝库[J];企业技术开发;2000年03期

4 ;《中国最新实用(失效)专利精编》——一个可无偿使用的技术资源宝库[J];企业技术开发;2000年04期

5 乔同勋;如何正确识别专利[J];新疆农垦科技;2000年06期

6 朱雪忠,陈荣秋,柳福东;专利权的闲置及其对策[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0年03期

7 浦树柔;中国专利遭遇“十面埋伏”[J];中国工商;2000年10期

8 家江;如何识别真假专利[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0年04期

9 印家江;如何识别真假专利[J];中国乡镇企业;2000年04期

10 印家江;如何识别真假专利[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改珍;;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挑战专利的意义——兼论专利对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杨国权;;关于专利挖掘的探讨[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刘斌强;刘文镐;陈辉;;提高中国专利市场流动性:专利服务行业的重任[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4 吴照幸;;标准与专利的比较分析探讨[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5 魏国华;;初探专利中介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建设[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侯剑华;朱晓清;;专利价值在技术转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探析[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寇宗来;;专利保护宽度和累积创新竞赛中的信息披露[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3期(总第11期)[C];2004年

8 王蔚林;李桂玲;;我国纳米印刷技术专利挖掘与布局机制构建[A];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专利代理行业发展-2010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首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屈三甫;康俊明;薛玲;刘红芬;陈莹;张倩;;对抗非典专利的统计分析[A];武汉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欧阳毅芳;;浅析技术标准和专利的辩证关系[A];经济、技术与环境——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吴红雅;科技引领发展 创新支撑竞争[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唐春 实习生 刘奇;1000多件专利在市场外“睡大觉”[N];南充日报;2007年

3 ;汕头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N];汕头日报;2007年

4 阮修星;中国专利何时摆脱“尴尬”[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5 杨井鑫;首届专利周为中小企业专利交易搭台[N];中国贸易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磊;贵州大量专利“深闺待嫁”[N];法制生活报;2007年

7 通讯员 齐新伟;博乐市9项发明获国家专利[N];博尔塔拉报;2008年

8 记者 张海志 通讯员 张长宇 通讯员 孔元中 记者 顾奇志 通讯员 黄海 梁明国 叶劲松 通讯员 耿玉伟 记者 李建伟 记者 李跃辉 记者 周渝利 通讯员 杨琦 通讯员 彭建东 通讯员 徐晓红 周丽华;第二届中国专利周高潮迭起[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8年

9 专利周刊编辑部;从蹒跚学步,到健步如飞,再到闲庭信步[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10 撰稿 梁晓亮;15项金奖专利创造166亿元利润[N];经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刘利;专利联营许可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张虎胆;基于专利网络方法的技术竞争对手识别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王郁琛;促进创新的专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4 张熠;中国农业公共科研体系专利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5 方曙;基于专利信息分析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6 石岩;论专利技术的授权策略[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7 高林;专利知识宽度、创新与激励[D];南开大学;2012年

8 韩宇;知识转移及其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杨玲;基于知识流动的创新活动空间分布演化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满;专利技术评估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李华;失效专利的价值开发[D];武汉大学;2004年

3 徐金辉;浙江省平湖市专利激励政策评估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4 于富丽;博世集团专利计量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5 王艳平;后发企业视角下的专利劫持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6 孟珊珊;专利国际化的演进及测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7 张合成;后发企业视角下的专利劫持形成机理与应对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穆秀秀;创新方案构建中的专利群规避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9 胡丹;专利检索中的多元统计分析研究[D];长江大学;2016年

10 付钦伟;基于专利强度视角的专利评估与优选研究[D];广西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95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595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6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