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研究
本文选题:汽车产业 + 低碳文化 ; 参考:《长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化石能源短缺现象也凸显出来。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共识,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必须改变过去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代价的发展模式,由高碳转为低碳,塑造绿色经济模式以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低碳文化的发展,低碳经济模式会影响文化意识,意识形态上的变化也会反映到经济层面上。低碳经济与低碳文化二者是利益共同体,彼此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建设低碳文化能够更好地指导低碳经济发展,低碳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汽车产业属于高碳产业,在吉林省的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吉林省汽车产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相比,存在着产能过剩、结构性失调、自主研发能力缺失、能源危机、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等问题。吉林省汽车产业在低碳经济形势下应该寻求经济转型,向低碳经济转变。为了适应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环境,吉林省要想更好更快地发展汽车产业,应大力发展汽车产业低碳经济,建设汽车产业低碳文化。通过与发达国家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相比,我国乃至吉林省汽车产业在低碳文化建设上都还存在巨大差距。本文以吉林省汽车产业为研究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4个指标对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进行评价,并分析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在全国30个省份中的水平。各章内容如下:第1章,本文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等内容。第2章,从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和低碳文化建设理论,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研究低碳经济和低碳文化的关系。第3章,选取美国、欧盟和日本作为研究对象,归纳整理国外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的经验。从吉林省汽车产业的现状、面临的考验出发,研究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第4章,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从节能环保、低碳技术以及低碳理念三个方面建立了低碳经济下汽车产业低碳文化评价模型,模型通过14个指标对30个省份进行评价,从而揭示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水平。第5章,从物质层、行为层、制度层和核心层对吉林省汽车产业低碳文化建设提出建议。政府做好引导示范作用,提供政策层面的支持;企业运用低碳技术研发低碳产品;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低碳理念。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has intensified , and the phenomenon of fossil energy shortage has also highlighted . The development of low - carbon econom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China . In order 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low - carbon economy ,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low - carbon economy and develop low - carbon culture . From the material layer , the behavior layer , the system layer and the core layer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low carbon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Jilin Province . The government is ready to guide the demonstration and provide the support of the policy level ; the enterprises develop low - carbon products by using low - carbon technology ; and consumers practice low - carbon concepts in daily life .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426.4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阳;壮歌德;;“低碳经济”的真正内涵[J];世界环境;2016年01期
2 桑杨;张健明;毛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培育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年19期
3 胡新良;;试论大力推进低碳文化建设[J];民族论坛;2013年10期
4 易艳;;论低碳文化的建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5 余晓钟;魏新;;论低碳文化的科学内涵、功能及建设方法[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8期
6 安淑新;;“十二五”时期我国淘汰落后产能政策建议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3期
7 于那那;孙达;王晓白;;浅谈低碳文化构建[J];现代交际;2012年03期
8 秦文展;;我国低碳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探析[J];市场论坛;2012年01期
9 薛秀军;;“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的重新选择和定位[J];东南学术;2012年01期
10 郭立珍;;我国低碳消费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滨;;新形势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A];“决策论坛——区域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扬雷;碳金融交易市场的效率及其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邱振卓;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吉林省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宋汇玄;从企业角度解析碳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9908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990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