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甘肃产业溢出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03 07:06
【摘要】: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增加经济增长动力,在劳动力红利逐步减少和紧束的资源条件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成为经济新的发展方式。其中产业溢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区域的产业高级化水平。溢出来源于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概念,正的溢出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区域在空间上的聚集产生马歇尔外部性,提高区域发展的总体效益水平。其中产业溢出是主要通过溢出方和受溢方发生作用,两个地区之间产业相似度程度越高,区域产业的溢出效果越强,一个地区财政和税收政策、工业园区的建立均能对产业的空间溢出产生推动作用。本文正在产业溢出探讨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甘肃产业目前所处现状,第一产业拉动力比较平稳且作用较小,第二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力依然比较强劲,第三产业也保持在一个中度的水平,相比较全国而言,一、二、三产业的拉动力低于全国水平。各个产业部门中,能源和金属加工制造业仍然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主导和支柱产业,这就为甘肃产业优化调整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机遇是甘肃仍有很大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挑战是受到发展路径和利益集团的影响,光靠市场解决资源配置是行不通的。本文运用了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分析了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之间的作用和影响关系,经济发展是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格兰杰原因,但是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发展效果不显著,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当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速波动时,会对对方产生正的影响。甘肃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第三产业比重也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依然低于工业,服务业发展只有量的提升,没有质的提高。在空间分布上产业结构极其不均衡,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甘肃的东南地区,河西地区产业的空间效果不显著。在产业溢出的程度和方向上,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产业高级化水平在空间溢出是负的,县域产业之间并没有形成正的溢出循环,一方面是学习效应和单纯的经济增长指标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市场在产业之间的资源配置中起到的作用不明显,需要政府宏观的大力调控,其中财政扶持能够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水平。进一步推进产业的空间溢出水平,推动产业高级化进程,以结构促发展。
[Abstract]:In order to avoid the trap of middle income and increase the motive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become a new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dition of gradually decreasing the dividend of labor force and tightening the resources. Industrial spillover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s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region. Spillover comes from the concept of externality in western economics. Positive spillover can reduce production cost and realize economies of scale. The regional accumulation in space produces Marshall externality and improves the overall benefit level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The industrial spillover is mainly through the spillover and the overflowing party.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similarity between the two regions, the stronger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the regional industry, and the financial and tax policies of a reg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ial parks can promote the spatial spillover of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industrial spillover,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ansu industry. The first industry pull power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small, the second industry is still relatively strong to the economy. The tertiary industry also remained at a moderate level, compared with the national level,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industries pull power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level. Among the various industrial sectors, the energy and metal processing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 are still the leading and pillar industries in Gansu's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provid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Gansu's industries. The opportunity is that Gansu still has a lot of room to optimize and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challenge is affected by the development path and interest groups, so it is not feasible to rely on the marke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resource alloc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respectivel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he Granger reason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shows that when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fluctuate, it will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other side. At pres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of Gansu is relatively fast, and the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has also been rais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pulling power to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still lower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only increases in quantity, but not in the quality.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extremely unbalanced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The higher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Gansu province, but the spatial effect of industry in Hexi region is not significant. In terms of the degree and direction of industrial spillover, this paper uses the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to make empirical analysi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is negative in spatial spillover, and there is no positive spillover cycle between county industries. On the one hand, the learning effect and the simple economic growth index hinder the optimization and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ole of the market in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between industries is not obvious,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exert great efforts to regulate and control the industry macroscopically. Among them, financial support can promote the advanced level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Further promote the level of industrial spatial spillover, promote the proces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ructure.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佳;;印度产业结构调整机制与产业结构变动[J];南亚研究;2009年03期

2 高海燕;;香港产业结构变动及其转型时期的结构矛盾[J];亚太研究;1993年04期

3 谢家平 ,孔令丞;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的合理化分析[J];经济工作导刊;1998年02期

4 赵继荣;;产业结构变动的机理分析与启示[J];宜春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5 刘兆德,王慧;山东省20世纪90年代产业结构变动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1期

6 霍振芳,计志鸿;谈产业结构变动分析方法[J];经济师;2001年06期

7 李新安,朱晓斐;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和产业主动调整的方向与对策[J];广西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8 张雪颖,王辛枫;90年代外资对深圳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J];开放导报;2001年04期

9 高金德;深圳宝安区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结构调整分析[J];统计与预测;2001年04期

10 骆惠宁;政府投资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联分析[J];预测;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姜莹;;上海产业结构变动与失业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2 王其藩;吴冰;董江林;;产业结构变动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用系统动力学方法研究产业结构变动[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3 陈兴鹏;李勇进;;城市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对生态环境的效应分析——以兰州市为例[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雷仲敏;;基于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体系构建研究——关于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构建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体系的若干思考[A];中国创新与企业成长(CI&G)2013年度会议论文集[C];2013年

5 谢园新;;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估计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小丽;;平谷区产业结构变动效果实证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李倩;张文忠;余建辉;;基于VEC模型的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子分析[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5期(总第20期)[C];2012年

8 马卫国;;专业化结构、产业群与工业园区建设[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9 姚彬彬;;基于资本论有机构成理论的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分析[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 王贤彬;产业结构变动短期靠地方官员,长期靠市场[N];东方早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陈静;做大做强工业产业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N];钦州日报;2009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任泽平;产业结构变动的新趋势新特点[N];经济日报;2014年

4 王开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梳理[N];福建日报;2006年

5 宗禾;30年大跨越,闽区域产业不断优化[N];海峡财经导报;2008年

6 辽宁大学课题组;结构升级需战略出新[N];辽宁日报;2007年

7 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 王国平;理性选择:构建国家产业升级战略[N];文汇报;2008年

8 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宋群 产业 宝木;跨国公司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载体[N];中国经济导报;2004年

9 本报记者  赖文忠 吴孝武 陈晓燕 实习生 蔡畅灵;工业指导新阶段:产业梳理 理性发展[N];福建日报;2007年

10 徐建平;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N];河北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郭佩颖;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的收敛性[D];吉林大学;2013年

2 曾荣平;战后日本衰退产业转型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陈志洪;九十年代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刘梅生;金融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于凤艳;中国城市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李文兵;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李姚矿;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楚瑶;川渝地区干旱特征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2 肖兴笛;湖北省产业结构演进与发展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3 郑世娟;山西省金融结构与产业转型的关系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刘刚;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波动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5 江娉婷;江西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影响效应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6 黄荣意;广西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年

7 葛海燕;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对外贸规模与结构的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5年

8 王俊雯;中国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D];重庆大学;2015年

9 吴广伟;基于最终需求角度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变动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6年

10 王梦龙;甘肃产业溢出效应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1609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1609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8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