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旅游产业视角下的英国工业建筑遗产再生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30 14:02
【摘要】:经过数十年探索,英国为其丰富的工业建筑遗产建立了以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为双轮驱动的再生模式。利用案例分析法对其主要再生途径:作为文化旅游的承载体,作为时尚之旅的发酵酶,作为田野景观的生成源等模式加以分析,总结其经验和规律,为我国方兴未艾的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生产业提供可借鉴的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军;超越生命的极限——关于建筑遗产生存的思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年09期

2 冯骥才;抢救日渐迷失的建筑遗产[J];重庆建筑;2005年10期

3 本刊编辑部;新元;;保护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写在《建筑遗产——历史最后的馈赠》发刊之际[J];建筑与文化;2006年06期

4 胡石;;从技术的层面看建筑遗产保护[J];建筑与文化;2006年06期

5 ;专家学者谈建筑遗产保护[J];建筑与文化;2006年06期

6 黄松;;走出建筑遗产管理的困境[J];上海房地;2006年03期

7 王肖宇;陈伯超;张艳锋;;沈阳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J];工业建筑;2007年09期

8 陈卓;张炳秀;;西欧产业建筑遗产适应性再利用的启示[J];工业建筑;2008年01期

9 林源;;什么是建筑遗产的展示?——关于中国建筑遗产展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的探讨[J];华中建筑;2008年06期

10 ;建筑遗产保护 保护我们的历史[J];城市环境设计;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发展简史[A];城市规划面对面——2005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2 刘松茯;陈思;;文化产业下哈尔滨建筑遗产的独特性与保护模式研究[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3 刘爱河;;建筑遗产保护,公众作用如何发挥[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一辑(2011年中国建筑史学学术年会论文集-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第37卷)[C];2011年

4 朱向东;薛磊;;历史建筑遗产保护中的科学技术价值评定初探[A];古建筑施工修缮与维护加固技术交流集锦[C];2008年

5 马志韬;王俊;;景观重构——浅析传统建筑遗产的历史价值保护[A];首届中国民族聚居区建筑文化遗产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鹤;刘奔腾;董卫;;人文视野下的建筑遗产保护——以木兰陂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扬;;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保护民族建筑遗产[A];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民族建筑(文物)保护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文件[C];2008年

8 刁建新;;城市的环境改造与建筑遗产保护问题探讨[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9 侯幼彬;;正式建筑与杂式建筑——兼论建筑遗产的文本阐释[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五辑[C];1993年

10 车震宇;王海涛;;世界建筑遗产沙溪寺登村保护的经验与启示[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兆汝;建筑遗产保护:政府该当何责[N];中国建设报;2010年

2 记者 李佳霖;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代表研讨建筑遗产再利用[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李韵;“再利用”让建筑遗产惠及民生[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赵君利;齐献策 传承中华建筑瑰宝[N];中国建设报;2013年

5 记者 程竹;业界探讨建筑遗产保护[N];中国文化报;2013年

6 中国文物学会传统建筑园林委员会副会长 金磊;20世纪建筑遗产处境危险[N];社会科学报;2013年

7 吴婷 吴涛;重庆海峡两岸建筑遗产再利用初探(上)[N];中国建设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胡春明;产业建筑何去何从?[N];中国建设报;2006年

9 金磊;我国20世纪建筑遗产保护与发展需要行动[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李佳霖;“再利用”为建筑遗产注入新活力[N];中国文化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狄雅静;中国建筑遗产记录规范化初探[D];天津大学;2009年

2 林源;中国建筑遗产保护基础理论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3 陈蔚;我国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和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4 王红军;美国建筑遗产保护历程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刘敏;天津建筑遗产保护公众参与机制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6 张凯莉;建筑遗产的环境设计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7 王筱倩;扬州老城区建筑遗产形态特征的整体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2年

8 祝笋;文化线路视野下的茶叶之路(湖北段)建筑遗产调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宇宁;当前中国建筑遗产记录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D];天津大学;2007年

2 吴凡;功能置换—论产业建筑遗产的改造再利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王珍;衙署建筑遗产展示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4 董楠楠;云南福林堂国医馆室内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5 刘婕;解析英国现代建筑遗产保护实践[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6 王璇;与创意产业结合的工业建筑遗产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5年

7 聂昊;济南1950~70年代现代建筑遗产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8 刘嘉琪;基于城市公共空间营造的建筑遗产保护性更新[D];郑州大学;2015年

9 贾艳艳;历史建筑遗产保护的整体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10 张继舟;成都近代建筑遗产概况与保护利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567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67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