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反文化”现象及其制衡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8 06:44
【摘要】: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和“黄金产业”,作为一种以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产业,文化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与文化本源疏离甚至背道而驰的情况,我们将其称之为“反文化”现象。前人对于“反文化”的研究一般是从历史学、社会学或者是哲学角度对“反文化”概念进行界定,对于文化产业的“反文化”研究也多是集中于某个具体业态,或者是某种具体表现。本文将“反文化”置于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语境当中,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从宏观的角度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反文化”的主要类型和具体表现、危害性以及成因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提出制衡“反文化”的相应对策。在文化产业语境之下,笔者将我国“反文化”分为利益驱动、反叛社会和娱乐至死三种类型,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具体表现为文化传播内容的“三俗化”、文化资源利用的唯利化以及基本价值观的庸俗化等。文化产业的“反文化”现象不仅会给文化和文化产业本身的发展带来伤害,更会危及我们的价值观建设,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其产生原因固然与文化资本的逐利本质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由于某些文化企业的急功近利、文化市场的泛娱乐化以及政府的监管失位共谋所致。如何制衡“反文化”,消解“反文化”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政府、法律规范、文化企业以及大众教育在这其中都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笔者希望通过对“反文化”制衡机制的探询和不断完善,达到消解“反文化”,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4
本文编号:2604088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小娟;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2 王春英;;浅析反文化对主导文化的建构与消解[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3 徐向阳;;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评析[J];长江论坛;2006年03期
4 柏定国;;论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反文化性”[J];东岳论丛;2011年03期
5 柏定国;;文化产业学科应以意义重建为旨归[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项国兰;俄罗斯学者古列维奇谈反文化及亚文化群问题[J];国外理论动态;1995年25期
7 A.M.卡里姆斯基 ,自信;“反文化”与人的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79年05期
8 袁贵仁;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J];河北学刊;2005年01期
9 刘雪峰;;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探析[J];黑龙江史志;2008年09期
10 张云平;;文化经济背景下文化消费的“低界契合”现象的解读[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26040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04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