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布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06:52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世界正迈向创意经济时代,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激起了新的产业浪潮,在全国各地迅速崛起,受到政府和学术的广泛关注。作为西部中心城市和四川省会城市,成都是西部地区和四川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地之一。成都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提供相应的资金、技术支持。根据《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超过5%,将成为国民经济新兴支柱性产业。成都市的目标是要建设成中西部文化创意之都,该规划的实施,将大力推进成都市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为创意之都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产业集群理论、“3T”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概念和分析视角,在研究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历程和和空间布局特征的基础上,阐述基于本地的历史文化、人才支撑、政策驱动、产业基础等条件下,解析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影响因素。同时对选取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进行问卷调研,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微观影响因素。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大阶段。其中,在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成本导向型集聚、产业簇群型集聚。在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旧城改造型集聚和围绕高校型集聚。在较成熟阶段,其主要表现为生态环境型集聚和创意地产型集聚。根据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空间分布现状分析,其空间分布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征:(1)依托丰富历史文化资源的集聚发展;(2)利用主城区综合服务功能的集聚发展;(3)顺沿主要交通轴线的集聚发展。与此同时,从宏观环境层面入手,本文归纳分析了成都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有利影响因素。从微观区位层面,本文通过选取典型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组织实施问卷调查,采用统计映射法和多因素评估法,对案例园区进行微观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发现:成都市以东郊记忆和“红星路”35号为代表的文化创意园区,具有不同的主导影响因素。以东郊记忆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受工业遗产、地方政策、技术支撑等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以“红星路”35号为代表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主要受政策因素、基础设施条件、创意人才引进等三大主导因素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成都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微观影响因素的研究,以期为更好地推动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布局,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参考。
【图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本次问卷调查是在选取的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进行,调查的适宜人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创业者、从业者及其管理者,但由于多种因素,无法与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碰面,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和创业者成为了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本文对多处现象进行了定性的归纳总结,同时,在问卷调研中,,运用了统计映射法和多因素评估法对园区影响要素进行了定量的实证分析。1.3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1.3.1 技术路线
图 4-2 2000-2005 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来源:作者自绘000 年后,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并未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图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由市场孕育、政府引导,结合城市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最初的发展模式——成本导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4
【图文】:
华东师范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本次问卷调查是在选取的两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内进行,调查的适宜人群是文化创意产业创业者、从业者及其管理者,但由于多种因素,无法与文化创意企业管理者碰面,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从业者和创业者成为了本次调研的主要对象。(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本文对多处现象进行了定性的归纳总结,同时,在问卷调研中,,运用了统计映射法和多因素评估法对园区影响要素进行了定量的实证分析。1.3 技术路线与创新点1.3.1 技术路线
图 4-2 2000-2005 年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布来源:作者自绘000 年后,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空间分布比较分散,并未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图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立由市场孕育、政府引导,结合城市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最初的发展模式——成本导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孟阳;林爱文;;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武汉市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演化研究[J];人文地理;2015年06期
2 薛佳;;新常态下成都文化创意产业与多业态旅游融合发展研究[J];经贸实践;2015年13期
3 张亨明;;皖江城市带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推进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4 吴加伟;陈雯;袁丰;;新时期产业区理论视角重构及相关实证研究进展[J];地理研究;2015年03期
5 邹琳;褚劲风;;场域视角下的伦敦创意产业发展动因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4年10期
6 邱高会;;集聚视角下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7 杨永忠;林明华;;社会网络视角下的成都市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4期
8 屈韬;向航;;基于波特模型的集群创新驱动力研究[J];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李洁;;成都文化资源与特色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大众文艺;2012年19期
10 黄斌;吕斌;胡W
本文编号:26101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1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