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黔东南苗族古歌文化符号及其产业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09:33
【摘要】:苗族古歌作为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资源,千百年来一直浸润着苗族群众的心灵世界,独特的文化内蕴使其已然成为苗族社会的象征符号。现代化背景下,苗族古歌从传统的仪式感中分离出来逐渐进入到现代语境中,现代文化空间中的苗族古歌被赋予了新的特征与意义,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正在频频与文化产业接轨,在“自我”与“他者”之间不断产生新的阐释。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限制,目前对苗族古歌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何推进民族文化成功实现现代转型迫在眉睫。论文以黔东南苗族古歌的文化符号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传统社会及现代语境中的表征形态,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在当今社会中的演变内涵,以期为同类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借鉴。第一部分主要探讨黔东南苗族古歌的生成环境。对黔东南地区的环境特征与苗族古歌的内容进行对照分析,指出两者之间的相生关系,即黔东南苗族古歌是苗族民众面对崇山叠嶂、湿润林茂的自然环境,以及受当地浓厚的原始宗教与礼仪制度文化影响的情感投射。第二部分重点分析黔东南苗族古歌的文化符号资源。从歌调、歌词以及传唱环境三个层面对苗族古歌的文化符号进行分类,即音乐符号、文本意象符号和衍生民俗符号。其次从具体的文化情景展开阐述,突出苗族古歌作为口头传统的特性,厘清其中纷繁复杂的文化符号。第三部分对黔东南苗族古歌文化符号的产业开发进行了论述。首先从苗族古歌自身层面的发展以及社会时代背景两方面剖析了黔东南苗族古歌现代转型的深层次原因,映证其文化符号产业发展的可行性;然后从文化核心领域中的内容生产及文化休闲服务进一步分析黔东南苗族古歌文化符号的产业形态,揭示其在现实语境中的发展面貌。聚焦产业开发的现状,认为目前苗族古歌文化符号的产业发展存在符号开发表象化、符号设计片面化、符号运用同质化等问题。结合存在问题以及实际情况,凸显苗族古歌的符号特色、增强符号解读的能力及促进符号开发的多元化。
【图文】:

苗寨,苗族古歌,西江,指示牌


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后期加入的景观比较核心的是文化展示区域,其设有多个文逡逑化展示场所,“嘎歌古巷”是聚集多种苗族文化展示的特色区域,连接主街与河道,逡逑其中的“古歌堂”是专门展现苗族古歌的场所,如图2所示,其将苗族古歌作为一逡逑个整体的符号单独地进行展示,突出了苗族古歌的重要性。逡逑_逡逑mm逡逑rT邋M逡逑图2西江千户苗寨“古歌堂”逡逑笔者在调研中了解,“古歌堂”是在一栋民居的第一层区域,堂外立有苗族古逡逑歌简介的指示牌,堂内中间摆有一条长桌和两条长凳,苗寨老人(歌者)分男女对逡逑44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60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毕志涛;;苗族古歌的曲谱探析[J];艺术评鉴;2018年13期

2 单晓杰;;黔东南台江县苗族古歌文化变迁及原因探析[J];北方音乐;2017年08期

3 杨正伟;;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J];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01期

4 刘之侠;;试论《苗族古歌》中的发明发现神话[J];贵州社会科学;1987年12期

5 张晓;;论苗族古歌的系统与非系统[J];贵州社会科学;1988年06期

6 杨(昌鸟)国;;论《苗族古歌》的原始文化心理[J];贵州文史丛刊;1988年02期

7 杨正伟;;论苗族古歌繁荣的文化渊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3期

8 杨正文;;论《苗族古歌》的神体系[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9 张晓;;苗族古歌所体现的价值意向探讨[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10 徐积明;;苗族古歌《开天辟地》哲学思想再研究[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岛;一本厚重的学术专著[N];贵州日报;2017年

2 贵州省民间文艺家协会 余岛;吴一文:执着于苗族古歌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

3 吴启荣;让苗族古歌飞扬[N];贵州民族报;2015年

4 安顺市古籍办 吴红庆;试析苗族古歌的历史文化价值[N];贵州民族报;2014年

5 贵定县民宗局 蓝文书;试述苗族古歌的历史文化价值[N];贵州民族报;2014年

6 姬德武 侯丽;《王安江版苗族古歌》获第四届省政府文艺奖[N];贵州民族报;2010年

7 杨启林;泸州市馆收藏民族古籍文献《四川苗族古歌》[N];中国档案报;2004年

8 余学军;苗族文化史上一个标志性文献[N];贵州日报;2013年

9 孙海涛;贵州 苗绣如何放出异彩[N];人民日报;2007年

10 杨筱X;古歌苦恋[N];贵州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丹阳;苗族古歌传承的田野民族志[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刘笑玲;族群传统与国家在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琴;黔东南苗族古歌文化符号及其产业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2 李华侨;《苗族古歌》系列神话题材油画创作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3 耿小雪;苗族古歌“枫木篇”对绘画创作的启示[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4 王婷;《苗族古歌》汉译和英译中的深度翻译比较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9年

5 田凤;黔东南苗族古歌中的美和崇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6 彭颖颖;黔东南《苗族古歌》衍生图案在丝巾、壁挂“生生”系列中的运用创作报告[D];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

7 张成;“苗族古歌”诗歌词汇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年

8 程希;台江苗族古歌题材图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7年

9 丁渝珈;湘西地区《苗族古歌》文化主题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10 黎明明;苗族古歌的枫树原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648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48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